善思求变谋发展 —— 记双洋红木董事长王海洋 2023年04月07日  

  编者按:东阳红木产业从勃兴到如今,已走过了十五六年,全市红木人发扬“四千”精神, 有力推动了这一特色产业的发展。新时代、新征程。现在,“红创二代”已悄然承担起红木文化传承、产业发展的重任,他们为我市木雕家居产业的发展输入了新鲜血液,展现了新一代红木人的风采。本报开设“倩眼看‘二代’”栏目,从今天起不定期刊发这批年轻人的创业创新故事,以飨读者。

  □记者 王倩玫

  不同于许多“子承父业”的“红创二代”,80后企业家王海洋创办了双洋红木,在短短数年内就将其打造成知名品牌,他也因此被推选为市红木家具行业协会青年企业家委员会主任。

  “我可能比别人多了一点思考,比常人看得远一点。”王海洋说。他身上有一种独特的气质,既有年轻人的自信果敢,也有许多同龄人没有的沉稳内敛。无论市场行情好与坏,王海洋都能保持冷静思考,主动求变,根据市场发展趋势做出战略调整,带领企业转型发展。

  2009年,年仅28岁的王海洋完成了第一次创业。几年后,他又投身完全陌生的行业——红木家具行业,开始第二次创业。

  “做生意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当时东阳红木产业刚刚兴起,政府也相当支持,天时、地利都有了,再加上我有多年的办企经验,红木企业办得顺风顺水。”王海洋说,2008年,东阳的红木企业如雨后春笋涌现出来,他想借助行业的发展势头,有所作为。

  作为一个外行人,如何与那些懂制作技术、有生产经验的企业家竞争?王海洋仔细分析了市场形势和自己的优、劣势,他发现,当时市场上的多数企业受资金限制,基本上都做低档材质的家具,也不重视品牌建设,与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不符。而这,恰恰给了他的机会。

  公司创办伊始,王海洋就对企业和产品有了清晰的定位,企业坚持走差异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之路,以生产缅甸花梨家具为主,走中高端路线。“我们的家具选用缅甸花梨原木、采用传统工艺制作。”他说,“我们的产品特色是‘原木、原香、原工艺’,在市场上很受欢迎。”

  在王海洋的带领下,双洋红木取得了稳健发展,生产规模快速扩大,很快就成为规上企业,还跻身横店镇红木家具企业纳税十五强。

  2014年,王海洋看到了红木家具行业面临的挑战。“红木家具产品‘不易耗’,市场逐渐趋于饱和,行业发展可能会遇到困难。”王海洋说,一旦市场行情变差,以产定销的生产模式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风险。从那时候起,他就有意识地减少库存量。

  果不其然,红木家具市场行情日渐低迷,产品滞销。面对产品同质化严重、品质参差不齐、优质红木资源越来越少的现状,王海洋积极探索,谋求企业发展新路。

  “人们对家居消费的需求在升级,从买家具,发展为买个性化的定制空间。”2018年,王海洋开始调整经营策略,拓展家装、古建两个领域的业务,逐渐从家具生产商向中式整装服务商转型,将单纯售卖家具延伸到销售家居空间,以销定产,为消费者提供“一站式”的私人定制服务。

  2020年9月,双洋红木承接了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红色大厅”的木作装修任务。短短几个月,王海洋精心组织,带领员工从设计到开料、制作、运输、安装,他们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题,圆满完成了装修任务。

  如今,双洋红木的中式家居整装服务趋于成熟,承接项目遍布大江南北,走上了一条健康的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