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季风干物燥,容易给辖区的消防安全造成一定影响。近年来,白云、江北、六石三个街道加强微型消防站建设,做到小区基本全覆盖。微型消防站的建成,全面打通了区域内灭火救援工作的最后一公里,为周边居民提供了救早、灭小和灭初起火灾的安全保障服务, 打造了家门口的消防安全圈。
3月30日上午,白云街道塘头小区微型消防站组织常态化训练,检验装备、强化技能。这样的训练,该消防站每两个月要开展一次,确保关键时刻队伍拉得出、冲得上、能战斗。
据小区党支部书记骆华东介绍,小区微型消防站成立于2017年底,现有14名义务消防员,由党员干部、热心居民组成。当天,队伍加入两名新队员,都是回乡工作的大学毕业生,增强了小区消防力量。
在加强队伍建设的同时,小区舍得投入,配备了四轮水罐消防车、巡逻车、消防服、担架等消防救援设备。“和专职消防队相比,我们装备还不够先进、齐全,但我们优势在于离火场近,对辖区路况、民房熟悉,能第一时间到现场,近水救近火。”骆华东说,该消防站成立以来已扑灭辖区多起初期火情,还多次驰援周边小区。
去年8月的一天,早上6点多,骆华东接到电话,得知附近一百货仓库发生火情,迅速通过微信群、电话全呼方式,集结6名组员在3分钟内到达现场,控制了火势蔓延,避免了更大损失。之后,该经营户特意制作了“抢险救危、真情为民”的锦旗,送到该消防站。
去年12月下旬,一幢堆有废品的民房发生火情。该微型消防站9名队员迅速赶到现场,扑灭了蔓延到楼道的明火,为楼上人员辟出了逃生通道,避免了人员伤亡事故。
“很多火情都是由于居民、租户安全意识不高,疏忽大意引起的。”骆华东说,为了从根源上消除安全隐患、杜绝火灾发生,消防站经常要对辖区出租房、企业开展检查,加强宣传。十多天前,队员们在检查一出租房时,发现灭火器存在过期、气压不足等问题,要求房东立即整改。房东没想到,因为自己落实整改,实现了一次自救。1日,该出租房因租户使用“热得快”不当,导致发生火情,所幸新添置的灭火器派上了用场,没有造成很大损失。
为切实打通消防安全最后一米,塘头小区把租住在辖区的70多家企业纳入消防安全管理网格,建立消防网格微信群。每次扑灭火情后,消防站还要组织现场勘查,调查失火原因,把案情发到微信群,起到警示防范作用。
骆华东说,塘头小区还在谋划建设“智慧消防”项目,现在有资源、资金、场地,正在努力争取政策,希望通过数字赋能,切实做到户户联防、信息互通、安全共享、有险共救,切实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驾护航。
白云微型消防站“救早灭小”护平安
3月30日,市消防救援大队来到白云街道,检查微型消防站装备和人员配备情况。
小区(村)是消防安全工作的主战场。白云街道辖区企业多、出租房多,消防安全管理压力重重。近年来,白云多措并举,纵深推进微型消防站建设,打通消防安全“最后一公里”。
据白云街道专职消防救援队队长张健介绍,目前,白云共建成微型消防站20个,配备消防三轮车20辆,水罐消防车4辆,各类消防水泵25台。各消防站舍得投入,保障队伍、装备、培训,吸收热心群众参与。在几次火灾中,微型消防站发挥第一响应作用,着眼打早打小,在扑救火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杨大小区微型消防站
年轻队员
义务奉献
在白云街道杨大小区中心广场,停放着一辆5吨水罐消防车。这车买来一年左右,多次征战小区及周边火场,平常还用于洒水、清洗路面,因养护得当,外观崭新,神气威武。
“这消防车用途多着呢!”3日,杨大小区党支部书记吴鹏说,为了降低采购成本,小区事务组组长吴晓敏曾自费前往湖北省的消防车生产企业询价、摸底。在招投标时,小区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入手这辆消防车。
驾驶消防车需要B2驾驶证。消防站站长王群豪会开货车,他自告奋勇,和另外两位队员承担司机职责。为了能第一时间响应救援,队员们常年手机24小时开机,尽量不出远门。
“我们这支队伍的特点是年轻,现有队员17人,平均年龄不到40岁。比如吴鹏,他是1987年的,是白云街道最年轻的小区党支部书记。我算年纪大的,今年50岁啦!”王群豪说,因为平时训练有素,加之队员身体素质好,在去年12月举办的我市多种形式消防队伍业务技能比武竞赛中,杨大小区微型消防站获得手抬机动泵单干线出一支水枪操第二名。
每次救援后,大家会复盘总结,分析不足,不断增强救援技能、加快救援速度。考虑到火场环境嘈杂,相互沟通不便,17位队员自掏腰包,人手购置一台价值1500元的对讲机。为确保第一时间获取水源,大家干脆把一台手抬机动泵固定放在广场水塘边,万一辖区发生火灾,在水泵上接上数百米水带,即可灭火。
去年4月,辖区一文具企业发生火情。杨大微型消防站队员最早赶到,避免了火势蔓延。该企业经营户特意送来“人民卫士、英勇扑火”的锦旗。
值得一提的是,杨大微型消防站队员平时参加训练、救援,没有一分钱报酬,受到了辖区及周边居民好评。
樟村微型消防站
小阵地大作用 守护一方平安
3日下午,记者来到六石街道樟村微型消防站,只见站内环境整洁有序,消防泵、灭火器、水枪水带、消防头盔、消防灭火防护服、防护靴等器材设备一应俱全。
樟村消防站下设驾驶、后勤、机械、水管、机动5个班组,由村两委干部和党员、村民共25人组成。村党支部委员、村委会副主任韦红刚是消防站的站长,他告诉记者,近年来,不论是硬件设施、消防安全管理水平还是应对区域火灾初期处置能力,该消防站都有了较大提升。
韦红刚介绍说,近年来,农村住房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大部分村民都住上了钢筋混凝土的现代化房屋,民房火情的发生率逐年下降。除了农村消防外,樟村消防站还承担着森林消防的重任,成为远近闻名的“救火队”,战斗足迹遍布六石全域及附近的歌山、巍山等地。“清明、冬至、春节这些节假日是火情发生的高峰期,过去一年里共出动30多次。接到六石街道的通知后,我们15分钟内人员到位,各项准备就绪出发。”
六石北区群山绵延,是街道森林消防的重点区域。今年1月6日下午2点,樟村消防站接到紧急通知,桐坑村后山发生火情需要支援。韦红刚迅速组织10多名队员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只见山顶浓烟滚滚,情况紧急。从街道四面赶来的各村消防队队员协同作战,在崎岖的山林里披荆斩棘,铺设多条1000多米的水带,一直奋战到晚上8点,终于成功将山火扑灭。
作为消防队队长,韦红刚手机24小时不关机,除了睡觉,其他时间都时刻关注着街道发布的消防最新动态。“樟村微型消防站是农村火灾防控第一道防线,队员全天候在本村开展消防安全巡查,以‘救早、灭小、就近’为目标,为后续消防员开展营救争取宝贵时间。”
“过去我们灭火用的是两人相互压的‘水龙’,现在都用上‘洋龙’(高扬程消防泵),灭火效率大大提高,村民的安全感更足。”韦红刚说,樟村微型消防站建设得到了村民的大力支持,村民韦和朝一直以来参与村庄消防工作,现主要负责装备整理、人员协调等后勤工作。他每天都会在消防站边的党群服务中心值班,方便人员随时到站取用设备。
为方便消防站人员和装备运输,消防站副站长韦新华于2020年个人购入一辆6座福特全顺,后舱空间大,长、宽、高接近1.8米,基本能一次性将人员和设备运送到现场,已经成为消防站每次出勤的“指定用车”。韦新华说:“我自身参与公益事业七八年了,很高兴能为我们村和六石乡亲们的消防安全事业贡献一点微薄之力。”
鹤峰村微型消防站
筑牢“家门口”的森林安全屏障
3日上午10点半,六石街道鹤峰村微型消防站负责人徐双明参加完市里的消防工作会议后,立马赶回村里和队员一起检查消防器材,为清明节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好准备。
鹤峰村位于六石落鹤山麓,是落鹤山森林消防的第一道防线,肩上的担子重。该村微型消防站有高扬程森林消防泵4台,风力灭火器7台,多种规格水带共计1600多米等。
为更好地应对复杂的山地火情,在六石街道统一部署下,鹤峰村站每年定期开展2至3次实地消防演练,队员每人平均需背负3条水带,每条长30米,总重量近40斤。“路程远的队员少背点,路程近的队员多背1至2条水带,装完之后迅速前往支援,带子铺到哪水就跟到哪,确保最短时间完成水带铺设出水。”徐双明介绍说,他们日常消防演练场地为落鹤山风景区停车场至山中花园平台,实地距离有900多米,其间要穿越许多山林地带,对队员的体能和耐力都是极大考验。通过反复训练和队伍磨合,该站在山中花园平台最快30分钟可完成出水,为落鹤山筑起一道“家门口”的森林消防安全屏障。
鹤峰村微型消防站由村两委干部和党员村民共22人组成,是一支义务消防队伍。“过去山里打火用的都是拖把,现在可以把水引上去,还有更多机械设备,灭火更加专业高效。”徐双明说,近段时间天气较为潮湿,对森林消防是个好消息,但随着清明祭扫高峰的到来,落鹤山消防安全工作仍面临挑战,需要时刻提高警惕。“4月2日至6日,我们每天安排了2人在落鹤山山脚主要路口执勤,劝导村民文明祭扫,不带火种上山,同时,将一部分消防器材设备提前运到山脚,确保落鹤山消防安全环境稳定有序。”
下昆溪小区微型消防站
烟感器覆盖出租房
3月31日上午8点26分,白云街道下昆溪小区党支部书记陈雄其收到一条短信:“溪里村1排5幢2单元孙某某家3楼的烟雾报警器出现警告,请及时查看。”陈雄其立即联系该户房东到现场查看,所幸虚惊一场。
下昆溪小区有本地人口1800余人,外地人员6000余人,几乎家家户户有房出租。沿街林立的商铺、出租房给小区带来了消防安全压力。为增强消防应急救援能力,下昆溪小区设立微型消防站,购置了一辆四轮消防车,组建了10余人的消防队伍,接警后4分钟内就能出警。
要第一时间处置火情,提高初期火灾识别率非常关键。去年,下昆溪打造数智乡村指挥中心,在辖区所有出租房安装6000余个烟感报警器,在党群服务中心安装监控屏幕。一旦监测到火情,系统会通过手机端自动发送警报给小区党支部书记、微型消防站负责人、房东,以及房屋所在自然村负责人。
“有时候,烟感探测器太灵敏,居民家燃气灶烟太大也会报警。”小区微型消防站负责人张行宝说,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为了能及时发现火情,自己得一天24小时手机开机,保持通联状态。
为更好地向居民普及消防知识,在街道支持下,下昆溪微型消防站还建设了消防体验馆,通过实物展示、宣传资料等形式,介绍消防器材使用、火灾逃生、防止触电等安全常识。
西范小区微型消防站
小小设备房里消防器材一应俱全
3月30日,记者来到江北街道西范小区微型消防站,虽然只有小小一间设备房,但水枪、水带、灭火器等消防器材一应俱全。小区社会管理服务队队长金月全介绍说,早在2008年,小区就成立了专门的消防队伍,不过那时所用的消防设备较为传统,是手工灭火器材。直到2015年正式成立微型消防站,各类消防器材也随之配备齐全。
微型消防站队员往往是最早赶到火情现场的力量,可以为市民筑起一道安全“防火墙”。据小区党支部书记金满荣介绍,微型消防站成立时,小区干部很快达成一致意见,全力支持和配合采购先进的消防设备,除水枪、水带、灭火器等消防器材外,还拥有一台两用的消防水泵,即使火情周边没有消防水栓也能保证灭火时的供水。目前,西范小区微型消防站共有14名队员,由小区党员、干部以及联防队队员组成,都具有丰富的救火经验。
“随着江北的快速发展,尤其是临江社区企业林立,有一支可以快速反应的消防力量,无疑能让群众更安心。”金满荣表示,小区干部始终注重微型消防站的建设,除了每年投资维护或更新设备,还关注队员的综合素质提升,组织队伍积极参加各项消防比武,每年10次以上的集中训练和模拟灭火,让队员们时刻保持良好的出警状态,确保一旦有火情能随时反应。
2021年一场大雨,江北某小区多户居民地下室被雨水淹没。西范小区微型消防站接到街道通知后,立即安排队员前往现场,仅20分钟就到达该小区开展抽水,挽回了居民的财产损失。从早上8点一直干到晚上9点,队员们一直抽水、清理,连午饭都来不及吃。队员王志剑说:“两用的消防水泵提高了我们的救援效率,结束后虽然疲惫,但听到居民们真心感谢就觉得再累也值了。”
金满荣表示,微型消防站队伍虽小,但大家即使凌晨一两点钟接到电话也能立即集合前往火情或是救援现场,并时常开展企业和临街商铺的安全消防知识宣传活动,提高居民和企业主的消防安全意识、增强逃生自救能力,最大限度地预防和遏制“小火酿成大灾”事故的发生,护航西范和周边小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江北街道村级森林扑救火队员
负重20公斤登山护航江北青山
“去年我们又购买了10万元的森林消防设备,增强森林消防力量。”3日,江北街道林业工作相关负责人洪滨举介绍说,江北街道共设置有8支村级森林扑救火队用于森林防火,并集中力量打造其中一支队伍,由街道直接指挥执行重要任务,护航江北林区安全。
据了解,江北街道8支队伍沿辖区林区分布设置了8个站点,确保一旦发生火情,能有队伍第一时间赶往现场控制火情。队伍成员多由各社区、小区党员、干部和居民中有森林防火经验的担任,其中经验丰富和素质优秀的成员选入街道直接指挥的队伍。每个月,江北街道都会组织队员进行森林灭火演练,对每支队伍到场速度、灭火速度等进行评比,确保大家随时可以进入紧急状态。
“街道队伍去年还吸收了一位1996年出生的小伙子,增强人员力量。”洪滨举表示,火情发生时,队员要第一时间携带引水灭火消防水泵和水带到达水源位置,再由一名队员背着20公斤的水带按照现场指挥,将水带连接到指定位置,这就需要队员有良好的耐力在各种地形都能完成任务,确保水源能及时抽送到位,开展灭火任务。
洪滨举说,森林消防还存在多种不确定因素,现场指挥要第一时间观察火情、风向、地势地形等因素,及时将任务分配给每一位队员。根据火情大小,一般常使用风力灭火机分片区进行灭火,但风势无常,有时刚灭完一片,可能因为风向的转变造成复燃,这就需要现场指挥和队员拥有丰富的灭火经验,及时根据现场情况做好防护。
每年重要时间节点,江北街道都会安排村级扑救火队员在各个重要路口值守,劝导居民文明祭扫,宣传森林防火知识,同时安排至少2人以上为一组开展巡逻,此外还有6人随时待命,一旦发生火情,确保可以立即扑灭。
江北街道提醒,除倡导清明文明祭扫外,市民们不要在田间地头和柴草垛附近吸烟,假期期间踏青游玩注意消防安全,不要把火种带入林区,共同营造“人人关注消防、人人支持消防、人人参与消防”的良好氛围,维护好江北家园的绿水青山。
本版文/图 记者 任振江 楼瑶琳 郑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