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 者 王潇 孙新萍
通讯员 徐青 韦春森
本报讯 清明时节雨纷纷。昨日,我市各地的烈士墓迎来了一波又一波的吊唁者,他们有的是普通市民,有的是学生,有的是统一组织,有的是自发前来,选在这个特殊的日子前来看望英烈,都是为了表达对英烈的崇高敬意和无限追思。
市革命烈士陵园
迎来祭扫高峰
昨日,在市革命烈士陵园,自发前来祭扫烈士的市民络绎不绝。举目望去,有人静静伫立,有人敬献鲜花,还有人为孩子认真诵读着墓碑上铭刻着的烈士生平。
今年13岁的李辰煜就读于吴宁五校,每年清明节,他都会在妈妈的陪同下来祭扫烈士,至今已坚持了8个年头。李辰煜的妈妈郭女士说,从小培养孩子祭扫烈士的习惯,希望通过这样的形式,让孩子学习烈士精神。
当天上午,陈正法烈士的孙子陈永军也来到现场祭扫,“爷爷的事迹对我影响很大,每年清明节,只要时间允许,我都会带家人过来看看他。”陈永军说,看到有这么多市民驻留在爷爷墓前,为他献上鲜花,内心非常感动。
市革命烈士陵园管理所所长董瑞苹说,3月30日以来,陵园已累计接待祭扫人数超8000人次,其中自发祭扫达5000多人次。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党组成员、拥军优抚科科长王青苗介绍,3月下旬以来,该局组织烈焰救援队志愿者,对全市40处烈士纪念设施和散葬烈士墓进行全面巡查清扫。各大烈士纪念设施也迎来一批又一批前来瞻仰烈士的市民,截至目前,累计接待祭扫群众上万人次,同步开展的网上祭英烈清明祭扫活动也得到市民热烈响应。
吴复夏烈士墓
师生集体缅怀先烈
4日,南市街道复夏小学在吴复夏烈士墓前开展祭扫活动,除了该校全体师生,参加祭扫的还有孟祥斌遗孀叶庆华女士、驻东官兵代表、退役军人事务局领导等。
“我是一名光荣的少先队员,我在吴复夏烈士墓前庄严宣誓,我要继承革命先烈遗志,发扬革命传统,好好学习,努力奋斗,立志做一名对社会有用的人。”施旭娜作为学生代表庄严宣誓。吴复夏烈士墓前,复夏小学少先队员整齐列队,出队旗,唱队歌,宣誓,向烈士默哀、三鞠躬。孩子们还用白纸和细铁丝亲手制作了小白花,向吴复夏致以深切缅怀。仪式结束,全体师生整队缓步绕行,瞻仰烈士纪念碑。
在吴复夏烈士纪念厅,学生们在老师的讲解下,回溯了一段可歌可泣的革命史。叶庆华还为少先队员分发了烈士书签、吴复夏烈士纪念信封,对孩子们提出殷切希望。驻东官兵代表给学生讲解了革命史,开阔了学生眼界。
今年3月24日是吴复夏诞辰110周年纪念日。“作为一所以英雄名字命名的农村完小,希望通过本次活动,增强少先队员的历史使命感,激励少先队员继承吴复夏烈士的遗志;同时也希望老师们能传承红色基因,以先烈为榜样,双肩担使命,心头记责任,用实际行动告慰烈士忠魂。”该校校长潘培梁说。
南山抗美援朝纪念碑
老兵讲述峥嵘岁月
2日,在南山抗美援朝纪念碑前,两位老兵举起旧军用水壶,把家乡的山泉水缓缓倒入青瓷大碗中,再由年轻志愿者端着这碗清水,敬献给在上甘岭战役中牺牲的周平等162位烈士。当天,市妇联携手吴宁街道关工委、市叶子帮帮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举行“清明时节祭英烈 红色家风代代传”家庭文明建设主题活动。
现场,92岁的抗美援朝老兵周晓潭给参加活动的40多位儿童讲述了当年发生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的战斗故事。随后,在老兵的讲解下,孩子们又观看了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事迹展板。传承红色家风是家庭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当天,孩子们还聆听了周晓潭、王银星两位老兵的红色家风故事。老兵王明渊的女儿、“金华市文明家庭”获得者王红艳分享了红色家风。志愿者叶闻讲述了《毛泽东严以教子的家风》。12岁的杜澜说:“今天触动很深,收获很大,我会传承好抗美援朝老兵的红色家风,更好成长。”
当天,市叶子帮帮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志愿者还用山上的白鹃梅和映山红特制了献给纪念碑的大花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