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阳红木越来越“红” 2023年03月24日  

  ●木雕红木家居全产业链总营收达713亿元,新增超亿元企业1家、规上企业7家。

  ●东阳红木宣传片第4年登录央视,冠名高铁列车第3次出发,品牌影响力不断跃升。

  □记者 王倩玫 通讯员 陈婷婷

  在去年习近平总书记向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授予“友谊勋章”颁授仪式上,由我市卓木王红木家具有限公司制作的“人大椅”再次亮相,向全国人民展现东阳红木的独特风采。

  不仅是北京人民大会堂,过去一年,东阳木雕红木制品还出现在世界经济论坛视频会议、国家版本馆、世乒赛开幕式、杭州大运河紫檀博物馆等重要活动和场所,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认可。

  东阳红木的频频“出圈”,正是我市木雕家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缩影。去年,木雕红木家居全产业链总产值达713.93亿元,同比增长4.99%,新增超亿元企业1家、规上企业7家。

  聚焦全链发展 推动产业升级

  经过多年发展,我市现有木雕红木家具企业1300多家,从业人员10余万人,已经形成了集木材交易、产品设计、加工制作和市场销售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去年,我市出台《东阳市木雕竹编红木产业专项扶持资金管理办法》,推动产业链各环节协同发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2022年,东阳木材交易中心实现入库交易额35亿元。在2022年度中非合作论坛上,东阳木材交易中心4家企业签约,签约金额达50亿元;东磐木雕家具产业园完成主体工程建设;木雕小镇连续三年在省级特色小镇考核中获得优秀;新增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12人、金华市工艺美术大师45人,2022年浙江省“万人计划”传统工艺领军人才入选一人。

  此外,我市积极引导企业拓展整装市场实现销售前移,20余家企业新拓展整装业务,全年整装市场销售额超43亿元。

  夯实平台建设  强化技术支撑

  过去一年,我市持续推进“木雕红木行业产业大脑”建设,为产业发展搭建新平台。

  “木雕红木行业产业大脑”是一个具备数据计算分析、知识集成应用、逻辑推理判断等功能的智能系统。当前,系统一期建设项目基本完成,接入税收、用电、用工、信用等数据680万条。去年7月,该项目成功入选全省工业领域行业产业大脑建设名单;11月,又被评为2022年金华市数字化改革第五批双月“最佳应用”。

  作为产业技术支撑单位,国家木雕及红木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浙江)于去年初步建成了“木材稳定性研究实验室”,完成省级科研项目一项;《巴里黄檀和奥氏黄檀木材化学特性以及气相特征图谱差异研究》获得实用新型专利3项。

  另外,《红木家具水性涂料涂饰技术要求》团体标准通过立项,木雕红木家具行业污染防治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挖掘文化内涵 讲好品牌故事

  为擦亮“世界木雕 东阳红木”金名片,我市深入挖掘木雕红木文化内涵,创新形式讲好品牌故事。

  去年国庆节,“东阳红木”在央视、广播、抖音、高铁四大平台开启同步宣传。目前,“东阳·红木”抖音号已发布短视频30多个,内容涵盖木雕、竹编、红木家具发展史、中式整装等。

  为加强木雕红木文化交流,我市还承办了2021年“百花杯”评审活动、第三届“中国的椅子——品质·东阳”原创作品征集活动及首届“匠心独具、廉韵东阳”清廉工艺美术创作大赛,东阳籍选手在各项比赛中均有不俗表现。

  此外,我市积极推广“东阳红木家具”集体商标和红木家具溯源码的使用,目前共有40家企业使用集体商标和溯源码。

  今年,我市将重点实施产业提升、质量提升、品牌推广、人才培养、技术提升等五大工程,力争实现木雕红木家居全产业链总产值同比增长8%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