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776.1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165亿元。
●小升规109家,新增上市过会企业2家。
□记者 董莹
近年来,我市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惠企政策,用真金白银支持“四大千亿”产业破茧蝶变、加速快跑。
前段时间,根据《关于优化东阳市内培工业企业供地流程的实施意见》,市经信局组织开展了2023年第一批高税无地企业供地工作,通过公开报名、部门联审和媒体公示等程序,共有5家亿元企业成功入围第一批供地名单。浙江敬骋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主要生产面膜膜布、面膜纸等产品,于2018年落地我市,2021年开始销售额破亿,是一家典型的高税无地企业。在拿到土地后,企业负责人陈本峰表示,将第一时间动工建设,并同步购置新型机器设备,推动产能进一步提升。
这是我市聚焦解决企业实际难题,全力跑出工业崛起加速度的一个缩影。过去一年,全市上下紧紧围绕深化项目攻坚服务、纵深推进数字化改革、着力培育制造业集群以及深入实施“稳进提质”攻坚行动等方面,抢发展、提质效,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776.1亿元,同比增长11.5%;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165.4亿元,同比增长9.1%,增速列金华第三;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重为60.5%,列金华第一;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制造业比重43.7%,列金华第一;新材料产业增加值增速15.9%,列金华第三;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增速22.9%,列金华第二。
在深化项目攻坚服务方面,去年我市共签约3亿元以上产业项目23个,横店东磁高效单晶电池、千芝雅智能制造、花园新能源铜箔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建成投产,东阳光电容器、纵目科技智能驾驶、喔刷支付终端等5个10亿元以上产业项目开工建设。为加快项目建设,市经信局牵头组建工作专班,开展工业重点项目攻坚服务行动,以破解“三未”项目为重点,建立健全问题搜集、协调交办、督查办结的闭环处置机制,我市全年完成工业投资75.72亿元,同比增长47.8%,列金华第三;完成制造业投资73.46亿元,同比增长48.9%,列金华第二。
在推进数字化改革方面,木雕红木、影视文化产业大脑入选全省行业产业大脑建设试点,其中影视文化产业大脑获评全国产业大脑优秀案例。目前,有30个项目列入金华市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项目培育库;2个批次10家企业入选省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试点县(市、区)创建名单;累计形成理论制度成果29项。
在培育制造业集群方面,我市持续推进低效工业企业整治。深入实施新一轮制造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累计整治低效工业企业520家,盘活用地面积7435亩,腾出空间2600亩,整治提升高耗低效企业115家,整改验收“低散乱”企业1042家;工业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累计签订履约协议120宗,用地3900多亩;入选省产业链协同创新等示范项目数量列金华第一。此外,磁性材料产业集群列为全国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高端磁性电子材料产业集群入围全省制造业“新星”产业集群,医药健康产业集群产值突破百亿大关,入围省特色产业集群。
在实施“稳进提质”攻坚行动方面,我市进一步完善优质企业矩阵,深入实施“小升规”“雏鹰企业”“专精特新”等行动,微度医疗入选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7家、创新型中小企业71家。扎实推进“双万”行动,加大惠企扶持力度,提振企业发展信心。全年累计争取上级专项资金4789.4万元,减负降本21.31亿元,完成年度任务的104%,惠及企业67.08万家次;兑现惠企政策资金30.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