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楼瑶琳
皮肤光洁、笑容明朗、话语温柔……6日上午,在木雕小镇,出现在记者眼前的陈敏芳丝毫看不出已年近50岁。“或许是这么多年做公益,让我心态平和,加之经常锻炼,身体和精神状态会比较好。”陈敏芳说。
陈敏芳家住六石小区,是一位家庭主妇,原本可以过得很清闲,但她闲不住。2016年,她与当地一批热心人士组建爱心救援队,积极参加护学、公益寻人等活动。2019年,该队伍被“收编”到市烈焰救援队。
作为烈焰救援队六石中队的秘书长,陈敏芳保管着仓库、队车的钥匙,一接到救援任务就得到场准备物资。为此,这些年来,她几乎不出远门,每天24小时开机,确保随叫随到。
上月底,六石街道后里村一老人走失。接到队长蒋世良的通知后,陈敏芳一边迅速在工作群发布信息,组织人员,一边第一时间赶到派出所,与民警们查了2个多小时的监控,发现在虎鹿镇燕山村出现过老人身影,随即与队友们驱车前往。他们举着手机里的老人照片,沿着大街小巷到处打听,找了2个多小时无果。随后,接队友通知,又马不停蹄赶往巍山镇,最终找到了老人。
“能在四五个小时内找到人,还算顺利,有时候我们要找两三天。还有的孩子处于叛逆期,离家出走,故意躲着我们,那才真的难找。”陈敏芳记得,有一年初春,天气较为寒冷,吴良村一位老人上山挖野菜走失。她和队友们穿着雨衣,打着手电筒,踩着泥泞的山路,浑身湿透,找到半夜无果。次日一早,她们又继续上山,最终发现老人,头破血流,蜷缩在一个泥坑里。那一刻,陈敏芳激动得几欲流泪。就是这种一次次救人的成就感、价值感支撑着她在公益路上不断前行。
当然,参加应急救援,各种风险不可避免。几年前,她上山寻人时,不小心被尖锐的枯枝戳破手掌,顿时血流不止。她忍着痛,继续寻人,直到下山后才简单做了包扎,至今掌心还留有一道2厘米长的疤痕。
陈敏芳和队友们参加应急救援、志愿服务,不取分文报酬。尽管如此,还是会遇到个别不理解的求助者家属,指责寻人不及时、耗时太长等。刚开始,陈敏芳觉得委屈,后来站在家属的角度想,也想开了。
在陈敏芳和队友们的默默坚守下,烈焰救援队六石中队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吸引了更多爱心人士加入。还有人赞助经费,捐赠救援车辆等装备,共同为辖区群众安全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