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价彩礼,给婚姻“添彩”还是“添堵”? 2023年02月22日  

 

  彩礼普遍存在

  收取因家庭而异

  走访中,记者发现彩礼在我市仍普遍存在,它是婚嫁习俗的重要一环。“这是约定俗成的事了,一般东阳订婚就肯定有彩礼这一环。现在有年轻人直接选择结婚,但也少不了彩礼。”市民政部门工作人员介绍说。

  据悉,彩礼一般由两部分组成,钱为“财”,物为“礼”。在我市,彩礼的数量、价值依据新人的家庭状况而定,不尽相同。“财”的话,普遍喜欢带“8”的金额,少则“88888”,多则“1888888”等;“礼”的话基本都有“三金”,多的则有“五金”乃至更多珠宝首饰等贵重物品。

  以前,方言有“卖女儿”“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的说法。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男女平等,子女共同承担照顾父母的责任,儿子女儿都是父母心中的“宝”。因而,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彩礼在我市的象征意味更加浓厚。对于彩礼的数额,我市的风俗是由新人双方家庭提前商量确定,大多数家庭会收个零头或者一分不收;有的即便收了,也会通过嫁妆的方式返回。

  当然,也不乏因为双方家庭对彩礼看法不一导致情侣闹矛盾而分手的情况,甚至在婚礼举行前夕因彩礼谈不拢而一拍两散。

  □记者 张庆

  2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点名高价彩礼现象,强调“扎实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彩礼一词再登热搜。

  那么,我市彩礼的现状如何?大家对彩礼持何种看法?彩礼的意义是什么?连日来,记者走访了不同年龄段的已婚人士,了解他们经历的彩礼情况以及对彩礼的真实想法。

  彩礼不只是“彩礼”

  取舍看法不一

  彩礼为什么能经久不衰,其存在有何意义和价值?对此,受访者持不同的看法。

  绝大多数人认为,彩礼是诚意的体现,作为见证爱情的仪式感应保留。

  70后叶女士认为,结婚时,男方给女方彩礼是自古以来的风俗,一方面表达了男方娶女方的意愿和诚心,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让女方家人安心,礼不可废也。“我不赞同高价彩礼,但我觉得彩礼这一仪式有它存在的意义,它是诚意的体现,也是对新人即将组建小家庭的祝福。”叶女士说,她的亲朋好友子女结婚也都经历这一环节,就是图个喜气。    另有一种意见是彩礼多少关乎“面子”,在农村更加凸显。

  “在农村还是很重视彩礼的。”60后张阿姨说,有的女方家庭出于攀比心理,觉得彩礼给得越多代表嫁得越好,为了不丢面子,就开口要高价彩礼,而男方拿不出这么多钱,最后就分手了。事实上女方父母不一定要收多少钱,纯粹是爱攀比爱面子,为了“显摆”。张阿姨还提到,有的女方家族违反之前双方谈好的金额,多收了彩礼,导致闹矛盾。

  也有人认为,彩礼是一种“约束”,可以维系婚姻稳定。

  在60后任大姐看来,孩子结婚收一定的彩礼是有必要的。她以自身为例,表示她当时收下彩礼是“明智之举”,维系了女儿婚姻的稳定。“我女儿出嫁时,本来也不打算收彩礼,但听别人说多少要收点,我觉得有道理,就收了,不过也是替女儿保管着,当时我女儿婆家也不开心。但过两年小两口闹离婚,还好我当时收了彩礼,对方觉得离婚成本过高,最后又好好过日子了。”

  走访中,记者发现,彩礼是否有必要存在,年轻人对此也莫衷一是。

  “我老家是花园村,当初和老婆结婚时给的彩礼是888888元,女方收了8888元。虽然我们双方家庭没有因为彩礼闹矛盾,但我认为彩礼是种陋俗,应该废弃,因为彩礼而闹翻的例子我听过不少。”80后厉先生说。90后小陈对于彩礼则持积极看法:“我老家是横店的,一般彩礼都是双方约定好,收或不收的情况都有。我岳父母思想开明,没有收取彩礼。但据我了解,收彩礼的女方家庭绝大部分都是把钱给了女儿,这从另一种意义上来说彩礼是对新婚夫妻的一种帮助,而不应该成为结婚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