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问:今年1月8日起,对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我市将如何做好医疗保障工作?
答: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我们及时动态优化调整防控措施,将重点从防感染转到“保健康、防重症、遏病亡”,平稳有序开展医疗救治工作。当前我市感染高峰已过,急诊高峰和重症高峰也已呈现明显下降趋势,但呼吸科病例占比和老年患者占比还处在高位平台期,医疗救治任务仍然艰巨。对此,我局将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
一是整合资源“扩容量”。统筹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床位资源扩充内科、呼吸科床位容量,确保做到新冠病毒感染者“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加大资源投入,扩充重症救治床位容量,目前全市ICU床位已增加至155张,较疫情前翻了一番,确保重症患者得到有效救治。
二是优化流程“保畅通”。保障120急救转运畅通,新增院前急救车辆16辆,120接线席位8个,确保急救电话“打得进”、患者“运得出”。保障急诊通道畅通,各市级医疗机构每天安排一名分管院长现场指挥调度,严格把好急诊抢救“第一道关口”,做到12小时急诊留观患者清空,保障急诊生命通道畅通。
三是关口前移“防重症”。“关心关爱”早预防,通过基层“五包一”工作小组持续开展重点老人关爱行动,做好分类分级健康管理,及时做好风险评估,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健康服务”走上门,联村责任医生定期上门为农村重点人群提供健康教育、咨询、转诊、用药指导等健康管理服务,在卫生院、服务站、养老院开设氧疗服务专区,提供免费氧疗服务,降低重症发生率。
打造“一镇一特色” 做好富民大文章
第十四代表团 蔡一龙
问: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大批乡村的美丽环境正转化成美丽经济,但山区乡镇的村庄发展还有一定差距。请问您对我市山区生态型乡镇文旅产业发展有什么意见建议?
答:虎鹿镇是生态型乡镇,工业基础相对薄弱,但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例如被誉为浙中地理上的屋脊——东白山,中国传统村落蔡宅村、葛宅村等,应当充分利用这些先天优势,通过打造“旅游+”模式,做好“旅游富民”大文章。为此我建议:
高位统筹资源,全面谋划发展。围绕“全域旅游”统筹旅游景点,连点成线,连线成面;组建虎鹿镇旅游协会,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协助制订完善的发展规划,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规模化发展。
完善基础设施,优化景区服务。建设虎鹿镇游客服务中心和停车场,提供更全面更便利的旅游服务;修建完善公共交通道路,增强线路的合理性,提高交通便捷性;增设公共厕所、旅游指示牌等基础设施,打造高质量服务旅游景区,增强竞争力。
丰富旅游产品,增加旅游消费。与旅行社等合作制定多种旅游路线,例如“旅游+体育”一日游、“旅游+文化”一日游等,实现产品差异化、创新化;出台优惠政策,吸引返乡人员或外来人员开设特色民宿、特色餐厅、农家乐等;设立虎鹿特色农产品市场,并以农特产为载体,宣传虎鹿旅游品牌,扩大影响力,助推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