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骨立,长颈细尾,甩出流畅丝滑的曲线,硕大壮阔,又棱骨分明。踏入东阳博物馆的恐龙大厅,拔地而起,一股雄风浩气扑面而来。16米长、5米高之规模,宣示着“中国东阳龙”的高傲与威严,也展示了“恐龙之乡”的自信与底气。
深入展厅,异色灯光交相辉映,林木枝叶繁杂错落,各类恐龙穿行其中,切实而生动,活泼又有趣。至于恐龙蛋化石,或抱蛋成群、或嵌于石中、或大或小、或扁或圆。甚至是含胚胎的蛋化石,幼龙蜷缩的身体,皮肤的褶皱,细利的尖爪与绵密的血管,都十分逼真动人;还有形态各异的骨骼化石,分明的骨节、清晰的纹路,顽强而硬挺,坚韧而有力;那些岩石上印刻着的脚印,趾爪明晰可感,似是一步一步踩在我跳动的心脏上,与脉搏同频共振——仿佛有一种难以触摸的磅礴力量,酝酿着难以言喻的神奇,跨越亿年,与我的生命进行呼唤与回应。
有6亿多年地质历史的东阳,参与和见证了无数地球生命的演化与发展。一片沃土,生生不息,龙腾东阳,龙气激扬!
“超越红土地”之展厅,带领我们走过东阳的历史发展:一处“歌山画水”,饱览“歌山画水乡愁醉,东阳江畔白鹭飞”的灵秀美景;一贯“兴学重教”,感佩“兴学重教勤苦读,邑之内外士骈集”的群英荟萃;一个“精工艺梦”,描绘“百工独步技艺精,争奇斗艳尤可喜”的美好图景。
言及百工,可谓百花齐放,争奇斗艳。勤劳聪明的东阳人,正用自己惊人的智慧,灵巧的双手,编织、雕凿着甜蜜美好的生活之梦。
“千柱落地构思巧”,规模宏大,千只柱脚,若森林一般耸立,故曰“千柱落地”。以“德顺堂”为代表,门楼、厅堂、厢房、耳房,大大小小,排列棋盘纵横,一如众星拱月,簇拥大厅,有主有从,脉络清晰,有条不紊。大小内院将许多房子良好分割的同时,又有宽敞走廊把全部房子有机连接,又曲曲弯弯,兴趣盎然。类似者,俯拾皆是:卢宅的明代建筑群,六石街道的“肇庆堂”,湖溪镇的“吕姓花厅”,巍山镇白坦村的“雍和堂”“务本堂”……有两鱼对吻屋脊,有斜栈仙人走兽,轮廓线丰富生动,稳重中富有动感,可谓雕梁画栋,斗拱飞檐,气势嵯峨,蔚为壮观。
“巨型条屏技艺精”,纵观巨型条屏,融合神话历史,尽显木雕工艺。自唐时“高楼画栏照耀人目,其下步廊几半里”的权贵豪富,足见其规模之宏大,装饰之华丽,瓦檐斗拱,极为精美,线条流畅,刀法娴熟。人物花鸟,画虫走兽,独具艺术风格:高浮雕、多层次,构图饱满,繁而不乱。从单纯的建筑装饰发展为广泛丰富的应用装饰,上自亭台楼阁,下至生活家具,内由东阳小城,遍及五湖四海。如此一精美绝伦的工艺奇葩,在潺潺东阳江水的浇灌下,在全球共享雨露的滋养下,开放得艳丽而娇美。
“九龙腾飞造型美”,竹编《九龙壁》,金色蛟龙,海天深处,碧波之上,飞腾欲出。栩栩如生。东阳竹编在历史中沉淀,在岁月中发展。“萧萧江上竹,依依遍山麓”,挑压串丝、弹花、插筋,将欣赏与实用巧妙编织,使青青的翠竹孕育出了一个个活泼泼的新生命,而当娴熟高超的技艺编织起浓郁的诗情画意,继承传统,走向现代,走进竹编厂的“水上餐厅”,就宛若走进潇湘馆的一角,不觉吟诵起林黛玉《题世外桃源》中“借得山川秀,添来景物新"的诗句,实乃清丽雅秀,新颖脱俗。山外青山楼外楼,东阳竹编更俊秀。腾飞吧,翠竹的精灵!腾飞吧,东方的巨龙!
如此勤劳智慧,如此筚路蓝缕,如此灿烂文化,昭然呈现,熠耀万年!回到大厅,尤见龙姿昂扬,龙腾海啸,这是东阳龙,更是中国龙!
高二(5)班 吴静怡
指导老师:陈益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