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老樟树 2022年11月30日  

  □吴国平

  你想家了吗,想念家乡的老樟树了吗?

  在我们江浙一带,以前几乎每个村子都有一棵香樟树,大的村子甚至有樟树林,古时即有“前樟后朴”之种植习俗。樟树名称之由来,依《本草纲目》解释:“其木理多文章,故谓之樟。”香樟树具避邪、长寿、庇福及吉祥等寓意,民间过去还有女儿出生时在门前种一株樟树之习俗,长成后嫁女时用于打造嫁妆。

  我小时候在东阳和磐安交界的林甘村长大,村中的房子都依山势建在朝东的山坡上,房子背后就是小路,小路与前面房子的屋顶齐平,所以村里一直有“小猪跌烟囱、牛上瓦背顶、泥鳅钻瓦上”之说。村头有数十棵香樟树,郁郁葱葱,默默挺立,迎朝阳送晚霞,阅尽青黄百余轮。它们枝繁叶茂,风来时,婆娑起舞,发出悦耳的声响。

  十樟九空,钻到樟树洞里捉迷藏是我和小伙伴百玩不厌的游戏。香樟树像一把巨伞,撑起一篷绿荫,炎炎夏日,村民都喜欢在树下小憩,吹一阵凉风,扯一通闲话,抽一袋旱烟,听一曲蝉鸣,以获得片刻歇息,好再鼓起勇气继续上山下地劳作。月明星稀的夏夜,我们几乎夜夜都在樟树下听老人们摆龙门阵,或《西游记》或《水浒传》或《三国》,以至于我们还没上学识字,就都能讲得头头是道。

  这是一片百鸟云集、蝶舞蝉鸣的生息地,樟树林多少年来屹立于村口,经风傲雨,从从容容,亭亭如盖。它用宽广的胸怀、执着的坚守、顽强的生命力默默护卫着这片红尘阡陌、屋舍乡邻。它看着一个个孩子出生、长大、离开,又目送着一个个乡亲老去、凋零、消失。它也见证了披红挂彩喜气洋洋出嫁的闺女,志得意满脚踏春风归来的儿郎。老屋的衰败,新居的拔起,村民的忙忙碌碌,地里头黄了又绿、绿了又黄,也尽收它眼底,似乎家乡所有的变迁和喜乐忧愁都深深地埋在它心底。

  冬天,北风怒吼、漫天大雪纷飞时,香樟树毫不退缩,不畏严寒,坚强无比,就像一个威武的战士,挺起胸膛,遮挡霜雪的侵袭,它那碧绿的叶子给我们带来春的希望,把苍白的冬天打扮得生机勃勃。春天,万物苏醒,香樟树长出嫩绿的新叶,虽然没有桃花那般华丽,但朴实无华的自然美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夏天,酷暑当头,赤日炎炎,遮天蔽日的香樟树给人们带来清凉,在大树底下乘凉、喝茶、聊天,其乐无穷。

  记忆中还有奶奶的樟木箱,藏着东阳土布、嫁衣、金戒指等各种物件,皆是旧物,携着各自的故事,有着特殊的淡淡香气。还有奶奶舍不得吃、留着给我每天放学回来后吃的糖果和糕点。

  等我长大了,才知晓樟木箱也叫女儿箱,曾是姑娘们出嫁必备的嫁妆。樟木能够散发出特殊的香气,使得香樟木家具有着独一无二的实用功能:防虫防蛀、驱霉隔潮。

  “我是故乡放飞的一只风筝,无论飞得多高多远,那线儿总是系在老樟树上。”老樟树上,永远系着乡愁的游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