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门打开,透过走廊的玻璃幕墙,一座半开放的空中园林让人惊艳。高约一米的“土墩”,片石堆垒的假山,翠盖盘曲的黑松,“太华千寻、江湖万顷”的造园意境纤悉具备。
这座园林虽仅四五十平方米的空间,却处处可见东阳园林文化精髓。“是石踞山,山围花园中”“路旁有古松……虬枝四匝,望之如垂翠盖,蟠绕屈曲,虽极人巧无能胜者”。这番匠心巧构,正源自唐代兄弟尚书冯宿、冯定所营造的冯家楼之园林——冯家花园。
伴着唐宋时期东阳园林兴盛,善于叠山理水的东阳假山匠即“金钩匠”在南宋都城临安一带大显身手。据《杭州市经济调查》记载,民国二十年(1930),“当时在杭州市泥水、金钩工人数在1000人以上,以东阳为最多,占40%”,其佳作据陈从周记载“有杭州元宝街胡宅、学官巷吴宅、孤山文澜阁等处”,包括西泠印社园林、胡雪岩故居及其女儿的别墅园林等。
“南宋以来东阳金钩匠的园林艺术几乎已被人遗忘,幸好依然有迹可寻。”十多年前,赵一豪在吴山脚下办公,经常登临吴山,发现了宋人翁元龙的词作《水龙吟·雪霁登吴山见沧阁》。后来,他在阅读东阳乔氏宗谱时发现,东阳人乔行简是宋理宗的师傅,其任丞相时府第位于吴山之上,东望钱塘江连沧溟,蔚为壮观。一次宋理宗赐茶后又为其御书大字王维《秋思》诗一首:“宫连太液见沧波,暑气微消秋意多。一夜清风蘋末起,露珠翻尽满池荷。”乔行简回去后,在吴山上找到一方岩石,镌削砥砺,刻上“见沧”两字,乃有见沧阁。“仅从这一点就可知乔行简善于园林艺术,是宋代东阳文人参与造园的典型,乔氏在东阳城区的园林乔宅园遗址尚存,这也是我尝试把宋代东阳园林艺术引入现代空间的动力所在。”
一座“微园林”,让人在感受吟风弄月的幽致之余,再度窥见宋代东阳“金钩帮”的园林美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