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去年,本地户籍中50岁以上人群病例占比超80%,同比上升了30%左右。”市疾控中心工作人员介绍,近年来,中老年群体的病例数量持续增加。2017年出台的《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三五”行动计划》中,正式将老年人作为艾滋病防治的重点人群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女性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报告数增加明显,男女性别比缩小。2019年我市新报告病例男女性别比为4:1,2021年下降至2.7:1,女性病例年龄集中在50岁以上。
今年60多岁的赵女士丧偶多年,去年结识了一名年纪相仿的未婚男性。两人同居1个月后,赵女士突然出现发烧、乏力等症状,前往医院就诊,确诊艾滋病。经询问才发现该男性此前曾有多位性伴侣。“以往女性病例多为婚内配偶感染,现在非婚非商业异性性行为感染比例也逐渐上升。”从市人民医院感染科了解到,异性性行为中,若一方感染艾滋病病毒且没有早期发现,加上安全套的使用率低,另一方的感染率会大大增加。
数据表明,“异性性行为传播”是我市绝大多数中老年艾滋病患者的感染途径。在大多数人心中,性行为和中老年群体存在割裂。事实上,中老年人群特别是60岁以上老年人群同样存在性需求。然而部分老年人群处于丧偶、离异、夫妻分居、缺少婚内性生活等状态,生理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往往倾向通过有偿性行为或婚外性行为寻求满足。
多性伴比率高、无保护措施的高危性行为、对艾滋病及艾滋病预防的认知严重不足,导致中老年人感染艾滋病的概率不断增加。事实上,艾滋病对老人的摧毁能力比其他群体更强。老年艾滋病患者普遍存在发现时间较晚、基础疾病缠身、缺乏家庭支持等特点,相较于年轻群体,抗病毒治疗成功率和存活时间都大大降低。
引导中老年人安全性行为,是从根源上防止艾滋病的关键。近年来,我市持续加强中老年群体艾滋病知识普及。今年以来,市疾控中心结合我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依托晨夕相伴、阳光公益等社会组织开展艾滋病科普宣传,发放宣传折页6000余份,并组织全市医疗机构结合65周岁以上城乡居民健康体检工作,开展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及防艾知识宣传。
检测是发现艾滋病感染的唯一途径,早检测、就能早发现、早治疗。2017年,我市将老年人纳入艾滋病检测重点人群,近年来老年人检测覆盖面进一步扩大。今年各医疗机构50岁以上人群筛查艾滋病病毒抗体约40000人次,重点乡镇结合农民健康体检筛查6000人次,同时将筛查发现的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纳入规范管理和免费抗病毒治疗行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