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专业打动游客 用热爱诠释木雕 骆冠妍荣获“浙江省优秀讲解员”称号 2022年11月29日  

  □记者 徐帆

  “一名优秀的讲解员一定要好学、博学,只有拥有深厚的文学功底,不断积累知识,才能思维敏捷、灵活多变地制定不同的讲解方案,带给游客更好的参观体验。”日前,中国木雕博物馆“90后”讲解员骆冠妍如是说。

  前不久,因在“诗画江南 活力浙江”浙江省第三届诗路文化带景区讲解员大赛中表现优异,骆冠妍被评为“优秀讲解员”,她也是我市唯一获此殊荣的讲解员。

  受疫情等因素影响,此次大赛决赛是通过线上讲解的方式举办的。讲解视频中,她状态饱满、谈吐优雅,用幽默风趣又富有内涵的讲解将景区故事、浙江故事娓娓道来。“参与这次比赛的讲解员是来自全省各地的佼佼者,有着丰富的讲解经验和成熟的讲解技巧,虽然压力很大,但能和他们同台竞技、交流,对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锻炼的机会,我很享受备赛的过程。”骆冠妍说。

  为何选择当一名讲解员?“一开始是因为好奇。”骆冠妍说,她大学学的是旅游专业,主攻导游,2015年毕业时她对就业方向还很迷茫。一次与中国木雕博物馆的“相遇”,她被馆内恢宏大气、雕刻精美的木雕艺术品深深吸引。“虽是土生土长的东阳人,但在当博物馆讲解员之前,对家乡的这个瑰宝也只知一二,因此坚定了在这里工作的决心。”

  记得刚参加工作之初,由于专业知识不够完备,有时面对游客提出的问题不能做出准确解释是常事。为此,骆冠妍多方求教、查找资料,系统全面地学习木雕专业知识。如今,她已成长为一名木雕文化的专业讲解员,并深深热爱着这份工作。

  相关知识储备有了,如何在有限的讲解中,让游客能更快更轻松地了解东阳木雕,成为骆冠妍思考最多的问题。为此,每次讲解开始前,骆冠妍都会先与游客进行交流沟通,尽可能多地了解游客的需求。同时,她也力争每一场讲解都有新内容,每一次讲解都变换不同的方式和风格,如数家珍般娓娓道来,用专业打动游客,用热爱诠释木雕。

  讲解员也是一份“季节性”忙碌的工作,骆冠妍忙时一天要带三四个团队,往往刚从出口送走游客,又得马不停蹄赶到入口处迎接另一批游客。空闲时,她和其他讲解员会参加馆内组织的各种培训,提升专业技能,或参与临时展览的布展工作。

  在骆冠妍看来,讲解员不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一个城市形象与乡土文化的传播者,是连接艺术品和观众的纽带,是打开博物馆这把锁的钥匙,通过讲解员的精彩解说,游客能更容易听懂文化的“话语”、明白作品的“声音”。“每一次讲解结束,我对家乡以及家乡文化的热爱也多了一分,希望通过我的讲述让更多的人认识东阳、认识木雕,欢迎大家来中国木雕博物馆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