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缮飘萍出生地,是我们的执念” 2022年11月16日  

  郑重地穿上白衬衫、西装马甲,仔细地擦亮脚上黑色的皮鞋,中分的头发梳理得纹丝不乱。8日一早,紫溪村老协分会会长邵福清站在展厅门口,面露喜色。

  他身上的这一套服饰,正是邵飘萍在北京期间最常示人的装扮。借着当时这身阔绰的衣装,邵飘萍出入名流圈层,采集到众多重磅新闻以及部分秘密情报,传递给中共北方地下组织。

  这一秘密革命行为,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被罗章龙等人披露于世。

  “从那时起,我们紫溪村就一直想恢复邵飘萍出生地。可惜啊,前些年我们做得很不够……”邵福清的话里充满自责。当年他担任村委会主任,在他和其他村干部努力下,紫溪村修缮了邵飘萍出生地——明代建筑御史厅内的东厢房,后又挂牌为东阳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然而,这处红色建筑的周边环境,是如此的格格不入:御史厅年久失修,西厢房濒临倒塌,低矮的西门房被拆除,建起了一幢三层楼,与占据御史厅正厅东北角的另一幢楼房互为犄角。

  为了拆除西门房红砖楼,邵福清快把村民家的门槛都踩平了,可是因为拆迁补偿款谈不拢,谈判一度搁浅。

  “修缮飘萍出生地,是我们紫溪村民的执念。”紫溪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邵立宏说,虽然随着建房成本不断上涨,拆除此房的代价也水涨船高,但村里一直没有放弃做村民的思想工作。2017年起,随着危旧房整治、美丽乡村创建等工作开展,紫溪村再度把飘萍出生地修缮利用项目提上日程。南市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把紫溪村定位为“飘萍故里”,与“高铁新城、红木重镇、南枣之乡”等作为特色禀赋,精心打造、全力彰显。在南市街道努力下,飘萍出生地作为我市重要的红色资源受到保护,并于去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由财政拨款加上紫溪村自筹资金,修缮了御史厅西厢房,御史厅东北角的楼房也作了降层处理,改成了粉墙黛瓦的外观。

  “御史厅西厢房修缮后,我说不出的高兴,春节前特意买了10盏宫灯张挂起来。”邵福清说,这一系列的工作,也触动了西门房的住户,思想开始松动。

  春节过后,邵福清和邵立宏等人再次做西门房住户思想工作,看到大局已定,这户村民选择了积极配合,拆迁补偿款也相应降低。7月份,占据了西门房40多年的楼房终于拆除,御史厅围墙建成,飘萍出生地恢复了旧观。

  “做完这件事,我们终于能告慰邵飘萍的英灵了!”邵立宏说,飘萍出生地修缮重光,为紫溪村守护红色根脉、传承红色基因、打造“飘萍故里”,落下了最关键的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