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紫金雕刻花卉翎毛,凤凰、仙鹤等是其最拿手、应用最多的图案。目前看到建筑上的禽鸟雕刻,最为精华者当数城区东街傅家巷7号的三合院。
傅家巷所在区域的原住民为孙氏。清初,孙氏后裔孙满堂将家产陆续出售。乾隆四十年(1775),傅氏从江西迁居东街,以经营布料起家,逐渐从当地人手上购买资产,最盛时半个黉门前都成了傅家产业。傅家巷整条巷的西半部分房子,当年都属傅家所有。其中的傅家巷7号,就是傅氏五世孙亦真、亦扬、亦足的孙子傅聪哲合伙购买李家菜园作为地基而建造。傅聪哲经营的布庄“傅鼎和”当年生意兴隆,在东街、南街以及现今的解放路都设有分号,规模全县第一。房子为东阳传统“十三间头”加两间,共15间,坐西朝东,正屋3间,南厢房7间,北厢房5间。由于南厢房比北厢房多出2间,因此大门只能斜着建造。
整幢建筑始建于20世纪20年代,由于3户人家并非同时建造,所以直到30年代才建成。建筑上的木雕装饰由何人把作?傅氏后人一直不得而知。直到不久前,傅聪哲的孙子傅前跃通过观摩研究黄紫金作品后,才认定是黄紫金的作品。这个结论得到了金柏松等人的认可。
黄紫金操刀的傅家巷7号,位于堂屋与北厢房。牛腿上的凤凰、仙鹤、公鸡、孔雀造型灵动,牛腿上配以人物图案琴枋、圆雕狮子刊头、荷花造型雀替,简约大气,非常耐看。水平之高,称雄东阳。
“傅家巷的牛腿有着鲜明的‘紫金体’特征。”金柏松介绍,以凤凰为例,黄紫金的凤凰鹰喙,鸳鸯翅,灵芝冠加短雉翎额顶装饰,大、中、小三叠式排列飞羽紧凑合理,特别是末端飞羽排列成扇骨状,雄健威武,富于装饰美。超长的孔雀尾左右内收,互为呼应。腹部、腿的造型立体强壮,脚骨插入大腿羽毛二分之一左右处,过渡衔接非常自然。背羽雕刻成盖瓦形,简洁大气。值得一提的是,禽鸟在独立时,黄紫金将其双腿设计成独有的交叠式姿势,即一只脚爪紧握住另一只脚杆。黄紫金所雕的仙鹤,头盖骨凸起,一如丹顶鹤的鹤顶,也是别的雕花匠不曾留意的细节。另外,黄紫金所雕禽鸟脊背大多为倒扣笊篱形状,爪前端着地部分特别肥厚有力。禽鸟所依附近的牡丹新梗粗壮而长,劲如弯弓。花叶枝梗迎风就势,正反凹凸,源自写生画理,一枝一叶,情趣嫣然。
作为民国时期东阳木雕“画工体”的顶尖高手,黄紫金把禽鸟雕刻推上了巅峰之境。之所以有如此高超的禽鸟雕刻功夫,在于黄紫金善于学习。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陆光正年轻时曾听黄紫金言,其于11岁学艺时,得到一本高15厘米、宽约10厘米的小开本《芥子园画谱》,他就天天学,用木炭在青砖上临摹。多年坚持下来,黄紫金对《芥子园画谱》《吴友如画宝》等画谱烂熟于心,实际应用时挥洒自如。黄紫金一生善于观察,勤于写生。每次外出时,他总是自顾走路极少和人说话,一边走一边观察,一草一木、一枝一叶都看得很仔细。因此,黄紫金雕刻的花卉翎毛特别生动,细节描绘非常精准传神,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