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宅当年是原东阳木雕总厂所在地,也是黄紫金曾经的工作地;城区上市头则是他的外婆处,因此这两大区域是黄紫金重要的行雕地盘。他先后参与了卢宅介祉堂(即原卢大宗祠)、慎修堂等一批民居的雕饰。建于1938年的卢宅慎修堂,就是由黄紫金主刀、现存最完整的民居建筑。
慎修堂俗称上台门,位于卢宅肃雍堂西门出口处,前后两进,始建年份不详。1936年5月,时任民国政府玉环县县长的卢云琛将前院拆建。新建小院共10间,正楼三开间,底层敞开成厅,西厢房两明两暗,东厢房一明两暗;楼上走廊装罗马柱栏杆。黄紫金的木雕作品主要集中于一楼走廊上的抬梁、雀替和二楼檐口的7只牛腿(含琴枋、刊头)。
传统东阳民居的牛腿多设于一楼。慎修堂牛腿上升到二楼檐口后,整座建筑在视觉上显得高挑轻盈,立面平整流畅,非常秀气。牛腿一律为弧形锁壳,水滴形“开光”内雕刻人物、动物。锁壳的外壳并非传统的几何纹,而是将一柄带茎芭蕉叶雕成“S”形。茎秆两头内卷,固定住水滴形“开光”;沿着柱子下垂的叶片宽大肥厚,增加了牛腿与檐柱的接触面积,保证了坚固;叶片尾端分叉,上下翻卷,上卷部分承托“开光”,下卷部分抵住柱子,既符合力学原理,又确保上下呼应,充满视觉张力。内卷的线条阴阳交替、凸凹有致,斜面弧面穿插使用,美不胜收。这种大胆粗犷的造型,大量运用了茎叶内卷形成的涡纹,呈现欧化的“画工体”风格,带着洛可可式的华丽感。
“开光”内的动物既有传统写意的马和兔,又有欧化写实的贵宾犬、宠物猫,还有人物,作为背景的花树造型写实。人物采用了当时流行的“画工体”,身和头高比为1∶8左右,身材高挑;刊头的圆雕立体人物如和合二仙,又是传统的“雕花体”,身和头高比为1∶5。7只牛腿12个画面,中西合璧,远观气势酣畅淋漓,近赏细节生动可感。
“这些牛腿厚度仅10厘米,其中悬空的5只双面雕刻,俗称‘两面正’。每面雕刻深度不到2厘米,雕得通透旷远。相比今天动辄十多厘米的雕刻厚度,黄紫金下的是真正的平面浮雕功夫,简约中见潇洒狂放,让人见识到了他举重若轻的功力。”金柏松说,卢宅慎修堂的木雕是黄紫金技艺成熟期的经典之作,堪称顶流。像一楼走廊抬梁两端的传统龙须纹变化为水纹,上面雕刻了两只凤凰,凤凰的尾翼在抬梁中端与下垂的忍冬纹相交,整体构图大胆空灵,华美异常。
1986年开始,慎修堂曾经作为东阳木雕技校的校舍。可惜当下的东阳木雕更偏重繁复华丽,黄紫金这种简约潇洒的艺术风格被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