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如何预防游戏沉迷 2022年09月22日  

  近期,一款名为“羊了个羊”的合成消除游戏在网络爆红,这款游戏在推出后短时间内就吸引了6000多万网友尤其是广大青少年群体。消除类游戏为何容易让人上瘾?青少年如何预防游戏沉迷?请专家科普一下!

  “羊了个羊”就游戏本身来说,无疑在吸引用户、增加粘性方面是成功的。中科院心理学专家指出,任何具备“成瘾”属性的事物,必然存在内在满足感,没有内在满足感,就不会存在需求。在“羊了个羊”的游戏里,玩家们“痛并玩着”的心理,更像是心理学上的“老虎机效应”。老虎机是一种用零钱赌博的机器,只需投币、拉手柄的简单操作,就有概率获得奖金。而“羊了个羊”的本质就是用“消消乐”的简单操作,换取“0.01%通过率”,实现心理需求的“以小博大”。仔细分析,在类似的游戏中,都有类似的“成瘾”要素。魔性的BGM、轻松明快的画风吸引玩家进入;在微博、朋友圈等平台分享游戏体验,带来强社交属性;消除牌堆,容易上手的玩法和即时消失的卡牌,形成了一目了然的赏罚机制;“加入羊群”的口号、“今日头羊榜”的排名带来的竞争感,带来“为地区争光”的虚拟荣誉;随着挑战次数的积累,越重复越让人“念念不忘”,以至于“才下手头,又上心头”。

  什么是网络成瘾?根据《中国青少年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及释义(2018版)》,网络成瘾指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对互联网使用冲动的失控行为,表现为过度使用互联网后导致明显的学业、职业和社会功能损伤。其中,持续时间是诊断网络成瘾障碍的重要标准,一般情况下,相关行为需至少持续12个月才能确诊。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在国家卫健委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统计数据表明,全世界范围内青少年过度依赖网络的发病率是6%,我国比例接近10%。目前,我国关于这一领域的治疗规范仍在制定之中。尽管网络成瘾治疗规范尚未发布,但陆林表示,网络成瘾现象的出现往往与其他精神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等有关,临床治疗过度依赖网络的青少年焦虑、抑郁、多动症时,会按照相关治疗规范进行。一般而言,这些心理疾病得到改善后,青少年过度依赖网络问题也会得到明显改善。

  如何避免孩子上网成瘾?

  1.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放下手机等电子产品

  言传不如身教,如果家长成天拿着手机或pad度过自己的闲暇时光,久而久之孩子也学会了只对电子产品感兴趣,通过网络来满足自己娱乐的需要,而对其他事情不感兴趣。

  2.高质量地陪伴

  即人在心也在,对孩子全然的关注,没有手机,没有电脑,只有陪伴。当家长一边玩手机一边和孩子在一起时,这不是陪伴,因为此时心并不在孩子那里。家长也要学会放下电子产品,和孩子一起去接触世界、探索世界,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和对世界的好奇心。

  3.鼓励孩子合理使用网络

  适当通过网络满足孩子娱乐、交往、获取知识和信息等需要。在现代社会,网络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它在以一种更加深刻的方式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如果一点不使用网络,可能会在将来的社会寸步难行。可以鼓励孩子上网获取信息,学习新知识,更多利用网络的积极功能。在通过网络娱乐和交友时,帮助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建立自控力,是有控制的玩,家长不能一味地禁止,如果完全禁止和压抑反而会让孩子失去学习控制自己的机会,一旦孩子离开父母获得自由,可能会一发不可收拾。

  青少年如何预防游戏沉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