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董莹
核酸检测结果是判断新冠病毒感染与否的“金标准”。有这么一群人,他们不像医生护士一样在病房冲锋陷阵,却是离新冠病毒最近的人。
从本月初到中旬,我市陆续开展了十余轮的区域核酸检测,每天傍晚6点30分,当全市各个点位的采样人员在忙碌的时候,PCR实验室医务人员开始穿上厚重的防护服,走进实验室,开始新一轮的核酸检测工作。来自画水镇中心卫生院的陆洋琳正是这支检测队伍中的一员。
陆洋琳说,实验室的防护标准和生物安全要求十分严格,实验室内是负压环境,自己所承担的工作主要是加样和点样两个环节。在穿着厚重的防护服的情况下,各项操作都很不方便,往往刚拆完试剂盒就已经满身是汗。因为是直接和新冠病毒打交道,每个步骤都凶险万分,整个过程的操作不能有一丁点的差错,必须细心认真,高度专注。每天结束工作摘下手套的时候,都能看到手指已被汗水泡得发皱,打底的衣服也已经被汗水浸透。
“我们科室一共有6个人,抽调了4个人支援核酸检测工作,大家要兼顾两头的工作,非常累。”陆洋琳说,检测工作是在市中医院核酸检测基地开展的,所有检测人员分成了早晚两班,早班从傍晚6点至晚上11点30分,晚班则是从晚上10点至次日凌晨两三点结束。有时候排到晚班,完成工作回家已经是凌晨3点,睡不了几个小时又得起床准备上班,感觉很困的时候只能冲一包浓浓的咖啡,强行打起精神。
“穿着白大褂,就有责任守护百姓的健康。”陆洋琳坚定地说,工作的过程,就是检测人员与病毒赛跑的过程,辛苦之余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但是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打赢疫情防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