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疫情防护中的助力科技 2022年08月19日  

  科技是抗疫的硬核武器,也是一道坚不可摧的屏障,在疫情防控的诸多环节都可以高效、精准地解决问题,当下,科技助力已成为抗击疫情的一股强大力量。今天就带大家盘点一下,在疫情防护中的五大助力科技。

  一、健康码

  健康码于2020年2月上线,主要的作用是用来区分高风险、中风险和低风险区域的人。各地健康码主要分为红码、黄码和绿码,三种颜色在后台由大数据算出,提示持码人不同的感染风险状态。为防止截屏伪造,大多数都嵌入动画和定时刷新。

  除了对外展示感染风险,健康码还负责采集更精准的位置信息。作为一种技术辅助手段,健康码为开展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重要保障,一定程度上有效阻断了疫情的进一步传播扩散。

  二、负压救护车

  在这场战“疫”中,相比口罩、防护服等“软”装备,负压救护车堪称“硬”装备,是“特大号N95”和移动的“无菌病房”。

  负压救护车相较于普通救护车,最大不同是加装了负压装备,使车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实现“负压隔离”,在保证新鲜空气输入的同时,将车内医疗舱的空气过滤消毒后排出车外,最大限度减少舱内医患之间交叉感染的概率,保证外界环境不受污染,是疫情防控的利器。

  三、智能无人核酸采样车

  今年5月,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研发了2.0版“赛瑞(SAIRI)智能移动核酸采样车”。在原有“防疫车”的基础,新一代采样车实现咽拭子无人自主核酸采样,为各类市场主体复工、15分钟核酸“采样圈”创造更好条件。

  相较于第一代车型,第二代采样车更加智能化,既能完成安全、便捷的核酸采样工作,也能利用车载核酸采样智能终端,配合人证合一、人脸识别、5G通信传输等手段,构筑智能终端快速登记、数据自动实时上传、后台快速数据处理的闭环,进一步提高采样效率,也将从采样到检测的信息形成链路,实现前沿数据的抓取和分析,为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四、人脸识别测温系统

  2020年疫情初期,在许多社区、园区、学校、写字楼、电梯间出现了一款AI测温通行系统,这套AI测温系统创新地采用了人体体温识别+人脸局部遮挡识别技术,使得人流密集区域能够快速识别,不仅提升了通行效率,同时也极大地降低了交叉感染的风险。如果被检测的人体温有异常或有疑似的发烧症状该设备就会发出提示及时提醒工作人员。

  AI智能测温通行系统同时解决了体温精准检测和佩戴口罩条件下的识别两大关键难题,系统主要采用了红外热成像、AI面部识别以及大数据等技术,可多途径监测人群数据,并确保数据信息的准确性。当人员经过系统检测点时,无需停留,系统便会自动检测体温并反馈到显示屏上,通行速度达到每秒4人,测温精度达到±0.3℃。

  五、无人机

  无人机因其具有非接触性、广泛的到达性、灵活性和快速性等特点,被大量地应用于抗疫工作中,构建起了一张“空中+地面”的立体化疫情防控网。

  通过搭载视频拍摄设备,无人机可以快速开展疫情区域覆盖巡查任务,同时配合实时回传图像,支持医护人员远程指导疫情区人员进行医疗器械使用、体征监测、交互诊疗等,支持开展复杂情况侦查、人流疏导等功能。

  正是因为科技应用在一线,才为我们构筑起一道抗疫的“防火墙”。疫情终将会被战胜,但为抗疫奋斗过的人不会被忘记,参与过抗疫的新技术也将被更广泛地应用,期待更多的人因科技而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