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扇流风 2022年08月12日  

  老赵出生于一个折扇之家,父母过世得早,但他们在他还是孩子的时候,就手把手地教他制作折扇的要领。至少,老赵饭碗不愁,但要将扇子做到精妙,全得他自己下功夫。他年复一年地切磋琢磨自己的手艺,一路上磕磕绊绊不少,倒也遇到了爱情与幸福,组成一个小家。

  到老年之后,为了将折扇做得更好,老赵干脆就把家安置在了树林旁,每天上山去亲自挑选适宜的木材,树必须是位于南面的,因为这样照到的阳光多,有机物积累丰富,制成扇心骨的时候才不易断,且韧性好,然后再经过清洗,干燥,削纸骨才,完成了一把扇的骨架。削纸骨这道工序是实现折扇“轻盈灵巧”的关键,因为折扇扇骨包括最外侧的两根扁骨和中间支撑扇面的扇心骨,削纸骨是为了让扇面平整,将扇心骨上半部削薄的工序。许多老匠要削三四次才能削到合适的厚薄,可能是因为老赵的父母都是做这行的,老赵天赋极高,第一次尝试就做成了,且做出来的扇心骨,薄如蝉翼,拈起轻摇,便随之摆动。经过时间的洗礼,老赵的技艺愈发精湛,扇子也做得越来越成熟,在扇的骨架上糊层纸,丹青一流,随意几笔,便有了万里山河,同时,用金线勾画轮廓,翩若惊鸿,一幅水墨江山图便浮现在扇面上,这折扇便是一件堪称完美的艺术品。

  可老赵的一双儿女却不赞成他的想法,他们认为在树林边上居住太危险了,在选取木材的时候,万一老人摔着跌着了,有个三长两短,可不得了。他们劝老赵说,现在科技越来越发达,风扇空调,哪个不比扇子凉快方便,再说老赵岁数也大了,是时候颐养天年,享儿孙之福了。儿女一番心意,老赵心里明白,可他放不下!他放不下这门手艺。老祖宗传了400多年的手艺,不能断在他这一辈手里。他难道不知道现代科技发达,很多工艺已经能用机器复刻了吗?不,他知道,他明白得很!可是,他手中的扇子,却有着千钧重量啊,这扇子上承载的,是一代代的传承,是美,是历史。多少故事,都与这一把小小折扇相关,多少风月,都因这折扇幻化出一段美丽的留白。这扇子上的东西,看不见,摸不着,可是它是美!

  于是老人不顾劝阻,继续默默无闻地做着折扇,大部分的生活费都花在了折扇的制作工具和原材料上,因为没有很多人关注折扇工艺,所以没有多少收入,有时候只有一种清炒蔬菜配着一碗饭。但老赵很快乐,没有抱怨,一直坚守在这个岗位上。

  近些年来,短视频风靡全球,老赵的孙女不忍心看着折扇一步步没落,也不忍心看着自己的爷爷过着这样的生活,就向老赵提出,通过拍短视频让人们对折扇产生更多关注,以此来扩大非遗的影响力。老赵欣然答应。在拍摄过程中,他一边制作一边讲解,展示了一把扇子是如何从木头变成工艺品的。视频一出,便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和好评。网友们的评论使老赵更有了要把折扇做得更好更精的信心和动力。现在他在网络上小有名气,有许多商人向他订购折扇,也有人上门拜师学艺,生意蒸蒸日上,老赵也不用担心折扇的出路和自己的经费问题了。

  有记者向老赵提问,是什么让他如此这般坚守在岗位上?他说,是折扇的信仰。在访问的同时,老赵随手展开一把新做好的折扇,闭眼扬头,手腕轻动,清风徐来,风流无双,变成了这一刻的永恒的风景。

  高一(8)班 吴静泱

  指导老师:郑中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