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与救国强国 ——观电视剧《觉醒年代》有感 2022年08月12日  

  东阳中学学生手抄小报

青春与救国强国

——观电视剧《觉醒年代》有感

  暑假居家期间,初看电视剧《觉醒年代》。我认为片名中的“觉醒”,即人的主体思想之醒悟,“年代”即军阀割据的时代,整部剧反映的是有识之士、报国青年对于国家富强之渴望,对中国未来之路的探索。

  《新青年》杂志,由陈独秀在上海创立,无数知识青年为之献稿。该杂志的创立,感召启迪着一批又一批青年人,开青年人之智,宏青年人之志。不久,《新青年》编辑部移师北京这个“鱼龙混杂”之地,既有权贵官绅、知识青年,也有普通百姓、劳苦工人。其间机遇与风险并存。

  陈独秀先生曾说,让民众思想有大觉悟、大启发,必须进行换血一般的改造,“德先生、赛先生”等口号的提出,振聋发聩;知识分子与民众的大联合尤其让人印象深刻。电视剧里头有位长辛店的工人,因其妻子在大街上为自己病重的儿子讨钱,被李大钊先生所见,大钊先生毅然预支了自己的工资为其治病,而在大钊先生的带动下,以这对夫妇为代表的长辛店工人,老北京工人,甚至全中国的工人都参与进革命活动中来。除了陈独秀、李大钊外,蔡元培、易白沙等人也为其助力。

  不可否认的是,在这场运动中,学生起到了重大作用。陈延年、陈乔年两兄弟,自力更生,在底层生存着,即使父亲是陈独秀,他们也仍过着艰难的生活,生活中的他们灰头土脸的样子,令我震撼、感慨。他们即使生在艰苦的岁月,其思想也极为先进,去法国勤工俭学,是他们的梦想。但他们的结局令人叹惋,画面中,两位风华正茂的年轻人蓦然回首,笑意爽朗,但他们脚上带着沉重的镣铐,身上布满伤痕,赤足趟过沙土与水洼,血雨打落成残花,然而,他们的飒然英风,浩气长存。

  不仅是他们兄弟俩,郭心刚这个角色也令我印象深刻。他眼看着国家四分五裂,却无能为力,为之心力憔悴。让我想起陈独秀对胡适说的那句话:“中国之所以窝囊,就是因为郭心刚太少,胡适之太多!”郭心刚他们为了中华国富民强而奋斗终身的精神让我深深敬佩,吾中国,有如此之青年,怎会不崛起、不兴盛!

  立足现在,我们的生活条件已然富裕,我们不用像当年的青年一般,吃不饱穿不暖。当年的有志青年,觉悟青春,生活条件极其低劣,但他们一腔勇毅,争当那个时代的救国急先锋,九死而不悔,有虽千万人吾往矣的豪气,生活在富国强国时代的我辈又岂能做蓬蒿人!李大钊先生的名言,洵为不朽,至今可作吾辈励志格言:“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身。”

  高二(2)班 杜靓巧

  指导老师:许超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