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进医院   盛夏时节,防中暑防“病从口入” 2022年08月12日  

  □记者 王潇 实习生 马歆晨

  炎炎夏日,热射病、肠胃炎、小儿流感、食物中毒等患者明显增多,市人民医院急诊科迎来了一波就诊高峰。

  近日,59岁的周先生(化名)在工厂工作时,出现意识不清、高热、呼吸急促等症状,被紧急送往市人民医院检查,其急诊体温达到42.1℃,同时存在严重的电解质代谢紊乱、肾功能不全等现象,被诊断为热射病。因病情严重,周先生被转入ICU救治,医生紧急予以其呼吸机辅助呼吸、补液、亚低温治疗、物理降温等抢救措施。目前,周先生基本恢复意识,仍需接受进一步治疗。

  “今夏气温偏高,让人无法及时调整生活、工作习惯,加上高温环境下防护措施不到位,这个夏天因中暑前来就诊的患者比较多。”市人民医院急诊科主任陈剑平告诉记者,自7月以来,被确诊为热射病的患者已有30余名,其中以户外工作者及老人居多。

  陈剑平介绍,热射病属于最严重的中暑,常表现为体温升高(多在40℃以上),伴有意识障碍、昏迷、抽搐等不适症状,患病后需及时抢救,否则可能引起多脏器衰竭,致死风险较高。而预防热射病最好的办法,就是在自己或周围人出现轻度中暑的情况时,进行紧急处理,如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脱离高温高湿环境。万一出现热射病症状怎么办?陈剑平表示,可将患者移至空调室或阴凉环境,使用冰敷等方式降温,将患者体温控制在39℃以下,及时送往医院就诊。

  此外,受高温闷热的天气影响,食物更容易腐烂变质,滋生细菌。因此,夏季也是食物中毒和肠道疾病的高发期。近日,张先生(化名)带着两个孩子出门吃烧烤,不料回家后觉得腹部不舒服,随即开始呕吐,身体也开始发热。张先生以为是中暑便没有重视。但不久后两个孩子也开始上吐下泻。随后,张先生一家来到市人民医院就医。经检查,3名患者的白细胞值都超过三万,医生初步诊断是由饮食引起的细菌感染。

  “除了夏季食物易腐外,过度贪凉,经常摄入辛辣、刺激、油腻性食物,也会使得病菌入侵。”陈剑平说,尤其是老人、小孩这类抵抗力较弱的人群,更要引起重视。平时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吃半生不熟及生冷食物,注意食品卫生安全,防止肠胃炎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