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3岁的朱思远是白云街道中山社区社工站的一名社工,年级轻却已有2年的社工经验。她表示,从义乌来到东阳,面临着陌生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一开始居民对社工的认识也不多,社工工作的开展对她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虽然选择社工专业是因为偶然,但经过学习和了解,我已经喜欢上了这个行业。”大学就读社工专业的朱思远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学习了社会学、心理学、法学等,让她对社会逻辑、人际关系处理等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这对她步入社工行业服务各类人群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2021年初,朱思远还在江北街道茗田社区社工站工作。她表示,社工对许多人来说看似熟悉其实很陌生,很多人把社工与义工混淆,有人甚至把社工与居委会工作人员划等号。其实不然,社工是一个职业,是面向老年人、儿童、妇女、残疾人等社会弱势群体,在社会服务、社会管理领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他们提供帮助的职业活动。通过组织多场活动,居民对他们从不理解、不信任,渐渐转变为支持和主动,还有居民主动担任志愿者。
今年,朱思远来到白云街道中山社区社工站,以服务社区妇女为主。7月,为提升社区妇女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朱思远组织成立了“乐在编织,惠于生活”妇女编织小组。“编制也是我的个人爱好之一,虽然这类爱好的人群逐渐减少了,但依然是一项既实用又有艺术性的活动。”
编织小组报名信息一发布,很快就得到社区妇女的响应,完成了报名。第一节小组课程在7月1日晚举行,编织学习前,朱思远通过热身游戏,让小组成员快速互相认识。课堂上,朱思远教小组成员基础的钩编姿势与针法,并带领她们一起进行杯垫的钩织,学习如何看编织的图解。当天正值“七一”,朱思远还组织大家一起编织了党旗。
朱思远表示,编织小组既是为社区妇女服务,也是为社区妇女提供认识朋友的平台。通过组织编织小组及培训相关课程,朱思远也收获了成就感,后续还计划将制作的作品用于义卖或公益活动,营造温馨和谐的社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