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吴意琼
夜幕降临,在第一百货购物中心后备箱市集,每辆车都像开“盲盒”,带着惊喜。打开后备箱,一两串氛围灯照亮了琳琅满目的商品,也吸引了不少市民夜间“赶集”,感受新鲜消费。
后备箱市集在各地掀起了一阵潮流,我市几家大型商场的小广场上也出现了一个个后备箱摊位,成为不少市民夜游好去处。在后备箱市集,一辆车就是一家店,将商品放在汽车后备箱内,再将汽车开到指定地点,后备箱一开,这个微型小商店就可以营业了。每个后备箱都被车主精心装饰过,精致浪漫,售卖的商品普遍具有“小而精”“新奇特”属性,颇受年轻消费者欢迎。同时,简便的经营模式,也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加入后备箱市集的经营中来。
“时尚感”和“烟火气”兼具的后备箱市集,一开市就成为我市又一个网红打卡点。市民蒋女士一吃完晚饭就约上好友来“赶集”,她说:“我是被朋友圈的图片吸引过来的,第一次感受这样的市集文化,这里不仅好玩,还很适合拍照。”
不到晚上9点,摊主夏曹璇做的冰粉就卖空了。前段时间,她在社交平台上看到东阳也有后备箱市集,觉得这个方式很新颖,就想利用晚上时间售卖自家的冰粉。“准备起来也很方便,只要一张摆放冰粉的桌子和一串氛围灯即可。”
在这里,很多摊主不为赚钱,只为分享快乐。每一个后备箱摊位,都是一个小小的世界,透露着店主的个性和爱好。摊主楼俊开来了自己的房车,格外醒目。他说,平常自己喜欢和家人一起驾驶房车旅行,在旅行途中接触到了咖啡市集文化,被其自由、随性、轻奢的属性吸引,于是花半年时间改造了这辆车。商场和他联系后,两个创意一拍即合,随后将房车装饰一番,融入当下年轻人喜欢的露营元素,营造了浓郁的夏日露营氛围。对于销量,楼俊很“佛系”,他说:“卖的不是咖啡,是仪式感。”
第一百货企划部主管吕超君告诉记者,这次市集一共招募了21家商家,晚间客流量最多累计达3000多人次,不排除以后常态化举办的可能。“开展这类后备箱市集主要是为了带动人气,为商场和商铺引流,虽然不是长期的,但是希望通过业态和模式创新,助力小店经济的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