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中山路366号“飞线充电”现象。
“飞线充电”隐患大
□记者 李磊
近日,记者实地走访了城区多地,发现部分小区存在居民私接“飞线”,给电动车充电的现象。
23日,在富民路以北、通江路以西的一处出租房内,6楼的一位住户正从窗户内接出一根充电线,用来给停放在一楼过道的电动自行车充电。在中山路366号一、二、三单元,有的住户随意将家中接出来的插线板挂在小区外墙上,还有的居民担心充电器被雨淋湿,给充电器套上了透明拉链袋。在振兴路,沿街的部分出租户从窗户内拉出插线板给电动自行车充电……当天,记者实地走访了以上区域,“飞线充电”现象有的位于小区内部,有围墙遮挡;有的则位于背街小巷。这些区域有一个共同特征,隐蔽性较强,不易被人发现。这也意味着,一旦发生消防安全事故,处在隐蔽位置的“飞线充电”很难及时被人发现,且在遮蔽的空间内起火,更容易引发火灾。
“经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中的‘飞线’整治,如今,‘飞线充电’的现象比以前少了很多,但还是存在。”家住振兴路的市民张女士表示,“飞线充电”虽然存在不小的消防安全隐患,但也是事出有因。因为有的区域没有集中充电设施,居民只能无奈拉“飞线”来给自己的电动自行车充电。
近年来,随着电动自行车的普及,充电成了一道“难题”。尤其是家住高层楼房的居民,给电动自行车充电更是成了一块“心病”。这也是“飞线充电”现象存在的重要原因。在走访中,记者也发现了一些好的做法,如振兴路最东侧的一处出租房墙壁上安装有一台智能小区充电站,市民扫描二维码就可以给电动自行车充电,随充随走,既方便市民给电动自行车充电,也避免了“飞线充电”现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