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郭钧衡
12日是星期日,一大早,天空飘着小雨。受连续阴雨天气的影响,北干渠六石段水位上升了几十厘米,然而记者在横塘段看到,几位老人穿着下水裤冒雨在清理渠道内的垃圾淤泥,整理边坡,砍杂树除杂草,一派火热清淤场景,领头的是江北街道夏渠小区原党支部书记杜文生。
“我们正在进行清淤扫障疏通和基础维护工作,确保北干渠畅通,为下游农田灌溉和农业增收做好保障。”杜文生接受采访时说。
杜文生今年75岁,1994年入党,他从1993年担任小区干部以来,就与北干渠结下不解之缘。
北干渠全长34.6公里,建于20世纪60年代,是东阳北乡地区农业灌溉的“生命之渠”。
夏渠小区地处北干渠下游,用水一直紧张,几百亩田地除了一些水塘外,依靠的就是北干渠的水源。因此,每年的7月至9月,是杜文生与北干渠“接触”最多的日子。每次放水,杜文生就带领小区居民到北干渠巡查,堵涵洞,与上游群众协商“让水”。
杜文生说,农村传统的用水办法,只有等上游“吃饱喝足”之后,下游才能盼到水来,甚至上游一些地方农作物“吃饱喝足”后,渠道闸门依然大开,造成水资源浪费。下游农作物要“喝水”,需要派人去堵上游的涵洞。
2013年7月,由于30多天没有下雨,夏渠小区的稻田龟裂,许多农作物开始枯萎。作为小区党支部书记,杜文生一直在为水奔波。7月25日,得知次日北干渠要放水,杜文生带了几名干部群众沿渠而上,检查上游渠道的涵洞,一直忙碌到深夜十一点半与渠管所工作人员在巍山镇古渊头会合后才返回家中。7月26日上午,北干渠开闸放水后,杜文生就一直带人在渠道上游巡查,与上游有关村的群众协商,每天只睡3个小时,到了29日下午,渠水终于到达夏渠……
20多年来,杜文生为水奔波,为水操劳,北干渠哪个地段有闸门他都一清二楚,甚至上游许多村的男女老幼都认识他。他说,正是因为水资源宝贵,才让他更懂得护水。2015年至2016年,杜文生担任盘溪村级河长期间,认真履行职责,坚持每周两次对河道进行巡查。
盘溪全长有12200米,巡查一次往往需要几个小时。巡查中如发现河堤上有垃圾,杜文生总是弯下腰动手捡拾;发现河床及水中有垃圾,他及时向上级河长汇报,通知第三方保洁公司整改。盘溪经过整治后,不仅水质改善,许多鱼儿回来了,也吸引了不少垂钓爱好者。有一段时间,瞿村段每天有十来名垂钓爱好者前来垂钓,个别垂钓者不仅留下许多垃圾,还踩踏河堤上的绿化,杜文生每次巡查到此,都不厌其烦地向垂钓者说政策,讲道理。久而久之,一些垂钓者看到杜文生来了,就自觉捡拾自己丢下的垃圾。2015年11月3日上午,时任钱塘江总河长的副省长熊建平率领督查组到我市抽查“河长制”落实情况时,让随行的浙江卫视记者现场给杜文生打电话。杜文生对盘溪情况十分熟悉,得到省领导的表扬。
2016年,杜文生卸任小区党支部书记一职,但他仍旧十分关心北干渠的情况,依然参与治水和护水。他说,让下游群众用上渠水,是他最大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