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中考刚刚落下帷幕,考生在经历了紧张的冲刺之后,开始一段焦灼的等待。有些考生会出现过度紧张、焦虑、烦躁等症状;有些考生则过度放松,“恶补”娱乐作业。家长要尤其注意孩子的情绪变化,这些可能是“考后综合征”的迹象。“考后综合征”是啥?该如何缓解呢?
什么是“考后综合征”?
在中考和高考后,由于学习压力骤减,考生过度娱乐,使得生活作息在短时间内发生巨大变化,并且处于分数的公布、专业与学校的选择、等待录取等一系列应激事件中,考生的心理起伏发生变化。这段时间若调适不当,许多考生可能出现身心受损的各种症状,称为“考后综合征”。
据了解,考后一周到放榜后一周是“考后综合征”最容易爆发的时段,考生要特别注意饮食、睡眠、心理问题,别被“考后综合征”击倒。
警惕四类“考后综合征”
过度放纵型:许多考生因长时间辛苦学习及煎熬的备考岁月,考后采用“报复性”娱乐来犒劳自己,持续的昼夜颠倒,导致考生的生物钟被打破,身体健康很容易出问题,还有可能会染上一些不良习惯,严重的可能会误入歧途。
郁郁寡欢型:部分考生会因自己发挥得不好,成绩不理想而出现“抑郁型”心理。尤其对于平时学习成绩较好的考生来说,一时间无法面对巨大的落差,可能会陷入深深的自我怀疑,甚至诱发出抑郁障碍。
不确定未来型:许多考生在考后会陷入患得患失,虽然反复对照答案,仍无法确定自己的分数;反复参照既往录取分数线,仍不能确定自己能否考上,越担心想得越多,想得越多担心更重,陷入一个死循环,无法自拔。
怅然若失型:紧张的学习生活随着高考的结束戛然而止,虽然大多数考生会享受无忧无虑的放松,但不出几天,多数同学会发觉自己离开学习,无所事事,心里空落落的。处于这种心理的同学会觉得人生失去目标,如调适不当,这种心态会持续至大学甚至更远,进而导致更严重的心理问题。
缓解焦虑调节情绪4个小妙招
呼吸放松法:深吸气,内心默数“1、2、3、4、5”,体会空气从你的鼻腔慢慢进入肺部,肺泡鼓起,胸膈膜向下,肚子鼓起……暂停两到三秒钟,增加那种紧张感,接着慢慢呼气,内心默数“5、4、3、2、1”,体会胸膈膜慢慢往上,浊气从肺泡挤出去,经鼻腔呼出身体。呼吸时将注意力集中在气息进出身体的循环。
正念练习法:正念练习的核心是关注此时此刻。我们之所以焦虑,是因为脑子里想的都是关于未来的事情,关注此时此刻,能让我们集中注意力于当下的事情。比如,吃饭时,关注你面前食物的颜色、味道、软硬度,带给你舌头的体验;走路时,关注你脚底踩在地面的感觉,路面的硬度等。正念练习能减少焦虑,关注到当下。
想象放松法:想象放松法也是个非常有效的方法,让身体处于放松的坐姿或者躺姿,然后想象你处在一个自己非常喜欢的地方,比如海边、山涧,有海浪、鸟鸣的地方,让你感觉很舒服、很放松。一旦进入到这个状态,你的负面情绪很快就会得到缓解,身体充满能量。
直接表达法:如果有紧张情绪,还可以通过各种表达方式把它外化出来,比如写下来、画出来;也可以找到你信任的倾听者,好朋友、父母、老师都可以,说出来后,不一定要得到具体的建议,很多时候,说出来这一刻,你的情绪就得到了缓解。
对于孩子考后心理调适,家长应充分发挥“避风港”作用,及时为孩子进行心理减压。无论孩子是一贯不努力,还是发挥失常,首先要做到不埋怨、不训斥,增加陪伴孩子的时间,理解孩子的内心感受,给孩子提供适当的机会发泄内心的情绪。其次,要引导孩子面对现实,放眼未来。最后,可以充分安排时间,通过发展兴趣、做好生涯规划,预习未来课程,与亲朋好友加强联络等方法,跳出“考试综合征”的怪圈。如果孩子持续三周以上出现情绪低落、失眠、厌食、身体不适等症状,家人又没有好的办法使其缓解,应及时带孩子到专业医疗机构,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