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600多首诗,平均下来不到两天就创作一首,杨云中可谓把退休后的闲暇时光都给了诗词。他说自己不喜麻将扑克,也不喜唱歌跳舞,因为这些休闲娱乐方式,都不及诗词创作给他带来的乐趣。那本年轻时就被奉为至宝的《古代汉语》,如今更是成了手头常备之书,但再次翻看,收获已经迥异于从前,真正做到了“食髓知味”。
在诗词创作中,杨云中偏爱现实题材,多年来在一线基层采写各类市场主体的经历,让他格外关注现实,诗词创作中摒弃无病呻吟。在获得市一等奖的词作《沁园春·登临意》中,杨云中以登上东岘峰遥瞰东城风光为情感切入点,于游目骋怀间巧妙地融入了东阳一大会址裘家岭、东阳马生、东阳建筑业、东阳籍北伐名将金佛庄、“量子之父”潘建伟、东岘峰日军炮台遗址等本土红色资源,展现了东阳的红色根脉,使得整首词作情景交融、虚实结合,内容饱满而情感酣畅。这类具有强烈政治意义的创作主题,往往容易流于概念化,杨云中却通过巧用典故、古雅用词,融入家国之思,使得作品言之有物。他曾为《安全生产法》修订施行而作诗:“生死长缘一念间,须知责任重如山。火前争奈惊魂苦,轮底何堪恨血殷。可把锱铢图大业,莫将黎庶视黄菅。无妨治世悬霜典,安处犹当蚁穴删。”这首诗被“小楼听雨”诗词平台发表并作点评,称其“无流于概念化之弊病,充满家国之思,殊为可贵”。
“作为新人,要敢于晒作品,更要善于听意见。”从“小楼听雨”到“英子评诗”,对于这些被业界视为“试金石”的公众号,杨云中总是不惮于被挑刺,主动投稿,虚心受教,砺刃于硎。3年来,专业诗家一次次的点评和赐教,推动了其诗词创作水平逐渐提高,让他不仅对各种现实主题创作游刃有余,而且对风花雪月的题材也能做到情、境、事皆备,避免了“过实则涩、过虚则假”的弊端。特别是新冠疫情发生后,他屡屡把各种抗疫场景和故事融入诗词,使这种中国独有的传统文学形式,承载起思政教育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