棠棣情深,联办家塾 2022年05月25日  

  永宁孙氏于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从富春一带迁至虎鹿东山(今孙宅)。书院由永宁孙氏七世孙邦材(1112-1190)初创。北宋宣和五年(1123),孙邦材之父孙琛因为剿匪而牺牲。孙邦材的兄长孙邦实不甘贼寇逍遥法外,亲自赴京城向朝廷请兵,派出杨、胡二太尉带兵讨贼成功,为家族博得了“忠孝世家”的美誉,朝廷还追赠孙琛谥号“成忠”。孙邦实则被封为“忠孝进义校尉”,因在家族同辈中排行第二,又称为“二校尉”。

  荡平了贼寇、追封了父亲,兄弟俩都想到了一个共同的问题:偌大的家族却无人在朝廷为官,实在难有安全感,教育族中子弟攻举子业之事迫在眉睫。两人一合计,决定创办家塾,并由孙邦材负责此事。谱载孙邦材“与长兄二校尉齐心协力,教子业儒,建立家塾,延聘永嘉白石钱公文子及四明端献沈公焕继主师席,自是家学日盛。”

  孙氏家塾始办于何时?家谱没有记载,但可通过家谱中的信息推测:1123年,孙琛去世时,孙邦材仅11岁,孙邦实的次子孙镒出生刚一年。孙镒成年后“登乡荐,免解进士”,即参加乡试考中举人,不经州试就直接参加礼部举行的省试,得中进士,可见学识过人。以孙镒入塾年龄8岁推测,孙氏家塾初创时间大约在1130年,此时孙邦材18岁,正可挑起家塾管理重任。

  如此而言,那么孙氏家塾的创建时间早于郭宅石洞等书院,是南宋时期东阳境内首批书院。市政协文史委编纂的《东阳书院》一书执行主编华柯介绍,孙氏初到永宁乡时定居于虎鹿镇孙宅村,村庄地处虎峰山脚;山上有座唐代咸通二年(1861)时建造的禅院资福寺,北宋宣和年间毁于火灾,孙邦实倡议并率族人重建,孙氏家塾后来搬入寺内,因此家塾又名虎峰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