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酸检测请常“打卡” 2022年05月21日  

  □耀舸阁

  昨日起,我市正式实施常态化核酸检测工作,未持有72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采样证明)的人员不得进入各公共场所、相关公共交通工具。

  当前,奥密克戎病毒引发的疫情多点散发,其高传染性、高隐匿性给疫情防控带来了更大挑战。这意味着对抗疫情将是一项长期的、持续的工作,远未到可以松口气、歇歇脚的时候,任何一蹴而就的想法都是不现实的。

  正是因为奥密克戎传播速度快、隐蔽性强的特性,一旦有人不慎感染,就需要采取大范围集中核酸检测的做法,一次核酸检测数万人甚至更多。这不仅让防疫人员面临巨大压力,市民排队等候采样也非常辛苦,甚至还可能面临交叉感染的风险。

  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进行常态化核酸检测十分重要且必要。

  首先,核酸检测是当前新冠肺炎“早发现”最重要、最有效的手段。我市开展常态化核酸检测不仅利于市民自我加强防护,还有利于感染者早发现、早处置,减少感染场所扩大的可能,对防止疫情扩散极为重要。我市选择将常态化核酸检测纳入疫情防控措施当中,为的就是第一时间发现疫情,切断病毒传播链。

  其次,在常态化核酸检测要求下,我市在各镇乡街道25个方舱采样点的基础上,新增了147个便民核酸采样点。这些新增的采样点不仅方便居民进行核酸检测,也能有效避免集中检测的人群聚集,减少市民因排队造成对工作和生活的时间挤占和交叉感染的风险。

  第三,相比于集中核酸检测,这种常态化核酸检测的机动性更强,也更灵活。在坚持“动态清零”的总方针下,常态化核酸检测有利于将疫情防控网格化,进一步筑牢疫情反复的防火墙,不给疫情反复留下可乘之机。

  持续抗疫是对耐心与意志力的考验,没有人不希望早一点“疫去云开”,但越是如此越应提高警惕,不能因一时松懈而导致病毒卷土重来。在疫情防控“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关键时期和吃劲阶段,唯有人人用心、个个尽责,不断“打卡”核酸检测,方能将疫情防控屏障筑得更牢固更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