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吴旭华
经过50年的发展,东阳草编墙纸传承已经出现了第三代传人。
今年春天,草编墙纸金华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张一粟身边,经常跟着一男一女两名年轻人。他们充满朝气的身影,为企业带来了活力。他们分别是张一粟的女儿张驰悦、儿子张凌越。
这对年轻人还有一个共同的身份——海归学子。
1990年出生的张驰悦毕业于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现在协助父亲经营管理,精通国际会计、对外贸易等业务。虽然平时与数据、单证等打交道,但她受父母影响,毕业后就跟着父母学习草编墙纸的工艺流程。“学习这些传统工艺固然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企业管理,但也是出于传承使命。”张驰悦说,父母亲白手起家,虽然如今家境优渥,但是他们始终保持农民本色,“父亲埋头忙技改,母亲就负责抓生产管理,包括技术指导、产品检验等。因为我母亲年轻时就织墙布,所以对于抓生产很有一套。”每次母亲方秀娥下车间管理生产,张驰悦就会跟着去学习。在她眼中,父亲和母亲是最好的搭档。母亲在管理中发现了问题,就会告诉父亲,两人一起分析原因。父亲技术改造的过程中,母亲永远是最好的助手,总会提出独到的见解。她觉得,这就是爱情最好的模样。
几年下来,如今张驰悦已经基本上掌握了草编墙纸的工艺流程,现在正在向着生产管理努力。
出生于1997年的张凌越是斯威本科技大学设计专业的在读学生,今年即将毕业,因为疫情他提前回国居家线上学习。父亲张一粟似乎把自己的艺术天赋遗传给了他,因此在选择留学目标学校时,他选择了设计专业在澳洲排名前列的斯威本科技大学。
进入大学的张凌越如鱼得水,他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澳洲先进设计理念大胆融合,承担了多个项目的平面设计,包括书籍、广告、包装等。去年,他为澳洲一场中国剪纸艺术展设计了书籍《暖汤濯我足,剪纸招我魂》,面市后广受好评。而他为澳洲一家加油站设计的全套平面广告,也受到了业主的高度肯定并被采用。成绩优秀的他,还获得学校颁发的奖学金。
“回到老家帮助父亲做好草编墙纸设计,是我自愿的选择。”张凌越说,父母很尊重他和姐姐的意愿,并未劝说他们在家族企业发展。但是,他看到父亲既要忙技改,又要忙设计,早先还要忙管理,分身乏术,早早地就有了为父亲分担压力的想法。为此,在大学期间,张凌越格外关注墙纸设计艺术。在他看来,国外的墙纸设计过程偏长,每次确定一套纹样图案后,还要给出新颖的文化解读。因此在国外,设计成本在产品研发中占据头部。“有一次在国外看到Goyard(戈雅)的“狗牙包”时,我愣住了,这图案和我爸很多年前设计的墙纸图案几乎一模一样!”后来,张一粟告诉他,所谓的“狗牙”图案,其实就是中国传统纹样里的“六角穿丝”图案,中国还有类似的纹样“龟背笠”,视觉更加立体。那一刻,张凌越觉得父亲不仅是自己的艺术启蒙师,更是艺术知己。他坚定了回乡创业、继承父亲衣钵的心念。“学业会毕业,但学习永远不能毕业。”张凌越说,父亲用近40年创业经历,启迪了他的终身学习理念。目前,他正利用课余时间学习了解草编墙纸的工艺。下半年,他将正式介入草编墙纸的设计项目,为这份非遗产业再开生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