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不言,把传统做到极致 2022年05月11日  

  这是蒋宝良从艺以来举办的首场个人专展。近40件展品包括屏风、宝座、笔筒等,涵盖家具和文房用品,雅致的造型、精致的雕工、经典的画面,令展品散发着雍容高贵的气息,让人窥见了东阳木雕在朴茂绚烂之外,还有雅致华美的风景,并不由自主地忆起宋人柳永在《望海潮·东南形胜》中的艳羡之辞:“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想来,这样的红木雕刻,在900年前的繁华钱塘参差十万人家里,也曾拥有过一席之地。

  在珍稀红木上雕刻出姹紫嫣红图景的蒋宝良,却是幼年家境贫寒。13岁时,他被父亲制作的东阳传统脸盆架上的雕花所吸引,在父亲把花板送到雕花匠家里加工时,跟着看了几回,就无师自通地用下脚料练习。如此边看边练,初中毕业时学会了东阳木雕基本雕刻技法。16岁到广东务工,柔软的樟木替换成了坚硬的红木,使不上劲的双手被不时打滑的雕刀刻出累累伤痕,甚至被削去指甲,血流如注,他却不退缩不放弃,“挣钱的路上没有‘容易’两个字,艺术的路上更是如此。”填饱了肚子,他每天思考的只有一件事:怎样才能把活做得更好?

  2014年,世界手工艺理事会成立50周年庆典暨国际木文化节在东阳举行,已经回归家乡的蒋宝良携着新作《圆明园十二月令图》12件座屏参展,斩获了业界最高奖项——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观者惊诧:“传统的东阳木雕,怎么可以这么美?”

  “这么多年来,蒋宝良始终坚守东阳木雕平面浮雕的基本技法,立志不随流俗转,留心学到古人难,任由外界各种潮流汹涌澎湃,他都恪守初心,深耕传统。”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大陆光正在蒋宝良的作品集序言里,道出了答案——把传统做到极致,美好自会如期而至。

  “盖踵事而增华,变其本而加厉”,这也是蒋宝良把展览定名为“踵事增华”的初衷所在。他在捍卫传统的前提下,科学慎审地取长补短,严谨细致地雕琢打磨,赋予了东阳木雕工丽精致、高雅脱俗的气质。多次担任评委的陆光正,见证了蒋宝良从东阳市技术能手起步,到全国轻工行业技术能手、浙江省“万人计划”传统工艺领军人才的硬实力,不胜欣慰:“可以说,他用传统技艺扭转了世人对东阳木雕‘传统’的观感,让大家见识到传统并不等于落伍,而是可以更精致更高贵。坚守传统,踵事增华,这是蒋宝良最可贵也是最鲜明的艺术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