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血不一定是痔疮作祟 也可能是肠息肉,越早切除越好 2022年04月27日  

  □通讯员 段闪闪

  市民小李(化名)今年30岁出头,近几个月来,他发现自己出现了便血,起初以为是得了痔疮,也就没放在心上。但便血的情况一直未见好转,遂前往市中医院就诊。肠镜检查显示,小李存在结肠多发息肉,活检结果为多发管状腺瘤伴上皮中度异型增生。小李这才恍然大悟,导致自己便血的“元凶”是肠息肉。

  市中医院消化内科主任邵学军主任医师介绍,腺瘤型息肉是肠息肉中最复杂的一个种类,往往伴有上皮异常增生,根据病情可分为轻、中、重度不典型增生,其危险性在于易癌变。小李的病情属于中度异型增生,进一步发展则可演变为重度异型增生,也就是癌前病变。

  为进一步治疗,小李被收住入院。消化内科王建龙主治中医师顺利为其进行了内镜下结肠黏膜切除术。术中发现,患者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可见数十颗大小不等的息肉,医生在内镜下均予以切除。因为发现及时,小李腹中的“定时炸弹”被及时“拆除”。从事消化内科工作多年,王建龙碰到过不少消化道癌症患者。他介绍,消化道早期癌症患者往往没有特异症状,很多患者是偶然体检时才发现。95%以上的大肠癌是大肠息肉中的腺瘤癌变而来的,因此,最好的预防措施是做肠镜检查,一旦发现,及时切除。

  虽然腺瘤是最易恶变的肠息肉,但也无需过度紧张,及时切除并定期复查可有效防范息肉的癌变。王建龙指出,由于对疾病的认知不全面,不少患者往往存在两方面误区。一是过度担心。不少患者在看到病理结果是腺瘤伴不同程度的异型增生时,就开始焦虑不安。二是没有复查。息肉切除后,并非万事大吉,因为息肉有复发的可能,所以定期复查很重要。单发息肉切除后,如果病理结果是良性的,刚开始每年复查一次肠镜,若连续2至3年检查不复发,说明息肉复发的概率较小,之后可以改为每5至10年查一次。

  医生提醒,如果排便时出现以下四种异常情况,千万不要大意。一是便血、脓血便。表现为便中混血或表面沾血,出血量大时可能会有鲜血或血块。二是大便习惯改变。若饮食生活习惯没有改变,连续几天不能排便或一天排便多次,这种情况持续发生,就需要考虑肠息肉的可能。三是腹痛、排气障碍。四是里急后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