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鸿雪泥一首歌 ——读徐建华散文集《宛若平常》 2022年04月27日  

  □潘江涛

  一

  穿越茫茫书林,见着漂亮枝叶,我会随手摘下,美美地赞赏。只是,这样的撷取,多为无意识的习惯与爱好。这一次,老领导徐建华格外关照,新著《宛若平常》(2021年12月,中国市场出版社出版)甫面世,便邮来文本,让我先睹为快。

  有文友听闻,忍不住直言:领导的冠名文稿多为别人捉刀,公文体,应景式,一般好不到哪里去。但我逐字逐句读完此书,便发现此话有失偏颇。此书至少有两点出人意料:一是匠心独运。集子里的文稿皆为原创,驾驭文字的能力不输专业作家。二是亲切耐读。文稿所涉内容虽然是作者在磐安、永康、东阳主政期间经历的重要事项、重大活动、重点工作,但因为见事见物见人,所以并无枯燥乏味之感。

  我说此话,并非奉承溢美,更非空穴来风。因为徐建华自2002年10月到我老家磐安履新,至2006年8月调任永康市委书记,其间我做了整整3年“两办”主任,工作生活与他息息相关。

  办公室是综合服务部门。我们协助配合徐建华开展工作,个个感觉压力山大。原因不是磐安脱贫攻坚任务重,而在于他对文字的“挑剔”。

  记得某天上午下班后,刚当县委书记不久的徐建华对我说,下午要出席人大评议活动,让我执笔准备一简短讲稿。午休时间不长,我又不懂电脑操作,只能叫工勤人员候在身边,边写边改边打,终于赶在下午上班前交上大约2000字的文稿。

  人大代表评议政府部门“一把手”,是当年磐安创新性工作。起草领导讲话,可供参阅的资料微乎其微。因为仓促而就,文稿质量可想而知,领导没有照本宣科,亦在情理之中。只是,作为执笔者,难免忐忑不安,甚至胡思乱想:领导“称”我斤两。却不想,会议一结束,徐建华便坦诚相告:“人家说你文字功底扎实,一直没有机会见识。这个材料稍微粗了一点,但文中的三个观点还是不错的。”

  想起这一陈年旧事,无非想说,好的文字都需打磨。好多人以为,天底下的文章,数散文好写。其实,散文是最见作者语文功底的文体。你即便有最先进的思想认识和最丰富的生活阅历,如果语言功夫稍欠火候,你那“散文”就只能如同一杯凉白开。

  《宛若平常》采用拉家常式叙述,文字质朴平实。若是金华读者,说不定还能在《相拥激情》《三生万象》《灯下闲笔》3辑中,找到许多事物的来龙去脉,感叹“原来如此”。

  换言之,《宛若平常》是徐建华人生历程的浓缩,每一篇文章都是深思熟虑而成,每一桩事件都交代了当时的所想所感,是对社会、人生的思考和对历史的总结,厚重而有质感。

  “文章千古事,文字也就罢了,那文章里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经得起时光审读吗?”心中的担忧,分明是对文字的敬重。至于书名的由来,徐建华解释说,“见惯了波澜壮阔的宏大叙事,也许会感到小题大做”,但对他而言,“些些小事小景,无不心心念念”。

  二

  散文属于写实,要写最真实的感受。契诃夫也说:“必须写自己看见的,感觉到的,而且要写得真(准)确、诚恳才成。”

  郡县治而天下安。出思路、用干部和抓落实,是党委主要领导的三大工作职责。徐建华抓工作,有一口头禅:“一深入就具体,一具体就落实。”《宛若平常》以“晨查趣事”开篇,小中见大。

  凡到一地任职,徐建华“每周都会选一两个早晨,7点到8点,走街串巷检查爱国卫生工作和市容市貌”。如此这般,他坚持了七八年,竟走出磐安、永康两个全国卫生城市。

  记得2004年春天,徐建华刚当磐安县委书记。某天晨查县城安文镇,我们忽然闻到一股刺鼻之味。寻味而查,一个只有4万人口的弹丸之地,居然养了800多头猪。于是,磐安县政府立马出台政策,要求居民在规定时间内自行处置。半月之后,臭味渐渐消散,人们皆以为“猪事”平安。却不想,有天早晨,一居民忽然向正在晨查的徐建华反映情况,说他家的猪被车撞死,要求交警查清肇事者。怎么回事?一打听,“原来有些养猪户拿了政府补贴后,把猪送到乡下寄养,等避过风头,又悄悄拿回来饲养。”这还了得!县政府不得不出台“杀气腾腾”的公告,鼓励居民举报,一旦查实,予以重奖。两年后,磐安顺利通过国家验收,成为金华市首个全国卫生城市。

  文学源于生活。2017年10月,已调任省直部门领导的徐建华以此素材撰写的剧本《“猪”事顺利》在《中国作家》杂志发表,并荣获“平安浙江”文学大奖赛优秀剧本奖。这一作品,收录在第三辑“灯下闲笔”中。

  民生福祉,枝叶关情。如果说创建卫生城市是涉及千家万户的“面子工程”,那么,解决一户一村的具体问题,就是共同富裕的民生实事了。

  在县(市)任职期间,徐建华先后联系了6个村,《那山那水那人》说的就是联村过程中“解剖麻雀”的轶事。

  “山饭半瓯橡子熟,春蔬一筋术苗壮。”(宋·石介)橡子,俗称择子,其果实是难得的绿色食品。首个联系村大盘镇下寮地处大盘山腹地,山民习惯倚货坐等,好东西老是卖不起好价钱。徐建华鼓励村民修路,改善交通条件,又请有关部门帮助他们搞包装、做品牌,前前后后忙乎了3年,下寮村也因此成为择子粉专业村。

  创建特色村少不了自然禀赋和人文底蕴。而对一座村庄的牵挂,有时并不是因为它的新,而是因为它的旧。磐安乌石村、永康圆周村是这样,东阳蔡宅村更是瞬间迸发的思想结晶。

  “走入蔡宅村,恍若进入一条时光隧道。池塘边的古樟群、银杏树诉说着九百多年的村史;古色古香的巷道,粉墙黛瓦的民居,两百多栋古建筑上木雕、砖雕、石雕、彩绘、照壁,散发着明清时代的气息;在玉树堂、华萼堂等数十个厅堂里,蔡汝霖、蔡希陶、蔡慕晖等一个个耳熟能详、如雷贯耳的历史人物向我们走来……”(《发现一个历史名村》)

  徐建华初来乍到,见着蔡宅,“就像捡到一块蒙尘已久的璞玉”,当即决定将蔡宅作为自己的联系点。平常日子,只要挤得出时间,就会前去看看,给予必要的引导与支持,督查修缮的进度与质量。2015年,蔡宅获评“中国传统村落”,如今已是远近闻名的文旅村。

  三

  《宛若平常》是非虚构作品,相较于其他两辑,第二辑《三生万象》分量最重,共收录了作者干事创业的22篇文稿,其中永康12篇、东阳7篇、磐安3篇。

  人存天地间,立命于事业。“新圆明园建设过程,林林总总洋洋洒洒见诸报刊的徐文荣老爷子的访谈录已经很多了,我也从我的角度拾遗补阙。”徐建华调任东阳市委书记前,已是金华市委常委。为了横店新圆明园建设,他带领东阳市委、市政府一班人拾了何遗又补了何阙?

  一是项目立项。把一个项目细分为4个,得到上面认可,并获准实施,避免了人为争议;二是拆借财政周转金2000万元,解了徐老爷子燃眉之急;三是全面整治横店镇容镇貌。

  即便是今天,我们细读《横店新圆明园建设补记》,依然能够感受到东阳人不屈不挠的精神,以及党委政府当年付出的心血和汗水。而作者徐建华更是感慨万千:“秦始皇建万里长城,没有想到两千年后长城是中华民族伟岸的象征;明成祖建天安门,没想到六百年后天安门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图腾;谢高华顶住压力建第一代义乌小商品市场,也没想到四十年后义乌小商品市场会成为中国对外开放大市场的一个缩影。天地间如果没有这些安身立命的事业和浸淫其里的精神,除了时间,历史又能是什么呢?”

  是的,所有过往的物事都可以通俗地称为历史。而人生百年,让你放开手脚干事创业的时间也就短短十几年。

  磐安旅游产业和地产经济如何起步?永康“五大中心”建设和方岩景区整治,是怎么决策实施的?东阳中国木雕博物馆按期落成,卢宅重生,又克服了哪些困难?只要翻开《宛若平常》,你都能找到满意的答案。

  “40年从政生涯,我参与指挥建设了330国道高等级公路和杭金衢、金丽温、金甬、金台、诸永、东永等六条高速公路”“2015年7月6日,东永高速公路正式通车,这是我在县市岗位上干成的最后一件重点交通建设项目。”(《造路缘》)这样的事业又有几人能够做到?

  诚如作者所说:“人生的际遇,使我在县委书记这个特殊岗位上,转换了3个县,一干干了12年……那是激情澎湃的12年,殚精竭虑的12年,日新月异的12年。东部沿海省份的3个县,发展阶段不一,自然禀赋各异,人文风俗不同,带有那个时代印记的小城故事多多,充满喜怒忧乐。虽然视角很小,时间很短,事件也微不足道,然而毕竟是这时代‘飞鸿’留下的片雪点泥,有坎坷,有迷茫,有委屈,更有成功和喜悦。”

  飞鸿雪泥一首歌。把这些点点滴滴写下来,成为永久之历史,是一种水平,更是一种能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