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农法,复活原始野性 2022年04月27日  

  大坟口海拔为800多米,生长着大片的“荒野茶”。从2006年以来,这里的近千亩茶园就处于自然生长状态,从来没有人为它们施肥喷药,甚至也没人为它们拔草捉虫,与周围的黄精茯苓松竹兰花和谐共生。这种无为而治的管理方法,被称为“上品自然农法”。

  依循大自然的法则,不使用任何人为干预的方法和技术,以维护土壤的生机和茶叶的野性,刘海屿的这种做法,曾让许多茶农嗤之以鼻,家人甚至说他这是为“懒”找借口。“大自然一直遵循优胜劣汰的原则,自然农法让植物经受自然选择,能生存下来的肯定是佼佼者。”2003年,这些茶园被分包给农户,2006年承包期满时,由于茶叶市场行情低迷,许多农户不愿再继续承包,刘海屿和妻子吕琴实施整村流转,承包了近千亩茶园,为期70年。

  吸引这对夫妻的是茶山上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以及独具特色的茶叶品质——东晋末年,一代名士褚伯玉隐居东白山,专注于治茶炼丹。他从襄州引进茶籽,挖穴播种。专家考证,东白山野生木禾种茶树于晋代开始繁育。难怪陆羽会认为东白山茶与荆州同。

  1955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在东白山禅林院旧址创建东白山茶场,采用东阳木禾茶群体种开发茶园,到70年代末共开发茶园近万亩。浙江省茶树良种专家申屠杰、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李联标考察后,一致认为东阳木禾种是全省有名的茶树优良品种。

  习惯上,刘海屿和附近茶农一样喜欢称东阳木禾种为“东阳土种”。20世纪60年代,大坟口办起尚周茶厂,这一带茶园始终处于茶农精心管理之下,直到2006年被刘海屿“放任自流”。在茶园“自然放飞”的三四年里,刘海屿和吕琴忙着开通道路、整修茶厂、拜师学艺。16年来,这对夫妻投入上千万元,开通了尚周到大坟口、磨水仓到大坟口两条简易机耕路,同时掌握了绿茶、白茶、红茶、乌龙茶等茶叶的加工技艺,成为东白茶加工工艺代表性传承人,创立了“和品”茶叶品牌。

  经过16年“放养”,茶树野蛮生长,产量不减反增,品质更是大幅提升。前段时间,吕琴寄了几包东白春芽给杭州的茶友,获得了“山场气息特别浓”“野性特别足”的评价。这也意味着,这座茶山的茶叶品质已与荒野茶无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