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获奖,也许是父亲在冥冥之中的助力。人生第一次,我感到无能为力的痛苦和绝望,于是把这一腔情感都融入了书法作品。”春节期间,吴振宇的父亲突发脑溢血,被送进医院抢救后一直昏迷未醒。吴振宇是独生子,4年前他把父母从辽宁接到东阳,父亲的病倒,让他几乎孤立无援——妻子要照顾小家,母亲年纪大了,他承担了在医院陪护父亲的责任。
第六届兰亭雅集的消息,他早就收到了,但之前一直未找到书写的感觉。父亲这一病,他已无心考虑此事。2月28日,兰亭雅集作品截稿,吴振宇的父亲也遵医嘱转到杭州治疗。这次,母亲不由分说替下了儿子,让他回家休整。
“父亲刚去杭州,我就接到了兰亭雅集截稿延期一周的通知。我想,这是父亲和母亲为我腾出来的机会,我没理由放弃。”深夜回到工作室,吴振宇铺纸濡墨,开始书写《兰亭集序》。这篇文章是每届兰亭雅集的参赛“必做题”,这些年来,吴振宇也不知道写了多少遍。可是在这个深夜,当他读到“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时,心中仿佛受到猛击,“陪护父亲期间痛苦到麻木的感觉,在这一刻突然洞开,变成抑制不住的悲伤。那一刻我也顿悟,世间大事,无非生死,无人能轻易放下。”而在此之前书写《兰亭集序》的,他情有独钟的是另一句话:“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过去的他是快乐的,从未想过有一天会面临生死。而今,他深切感受到了人间至痛。这种悲痛的情绪在体内狼奔豖突,使得他的书风一改往日形态质感和运动节律,人生短暂、盛事无常之感自然流露。
也是在这个夜晚,吴振宇还完成了另一件参赛作品——清人周密名作《观潮》章草立轴。因为这番情感经历,他对唐代张旭爱写草书一事有了刻骨体悟。“无论什么情感,张旭心中若有触动,必以草书的形式宣泄。狂草是他寓情于书的极致表达,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诚如韩愈在《送高闲上人序》中所言:‘往时张旭善草书,不治他技。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吴振宇说,这正是自己以草书演绎《观潮》的最大动因。他还提到了孙过庭《书论》中的话:“情动形言,取会风骚之意。”书法的情感意趣要从天地万象体验中获得,父亲生病带给他的痛苦、悲伤,改变了他以往任情恣性、乐而不知老之将至的人生体验,让他有了这次“人书合一”的创作经历。
3月16日,经过严格评审,第六届兰亭雅集42人展结果揭晓,在28个省市538位作者投送的1076件作品中,吴振宇的作品再次胜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