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朱熹长子
就读丽泽时的老师
2022年04月06日  

  吕祖谦对葛洪的器重非同一般,“考文著书,必使侍左右”。凭着早期在友成书院打下的基础,兼以后期吕祖谦耳提面命的亲炙,葛洪德艺大进,很快就登上了丽泽书院的讲台。

  丽泽书院建成于乾道初年(1165-1166)。乾道九年(1173)7月,朱熹让长子朱塾到丽泽书院就读,并为其择友,规定课程。当时,葛洪已在丽泽书院讲学,于是成了朱塾的老师。对于葛洪,朱熹已闻其名,知道他以审慎著称。朱熹专门写了《训子帖》,吩咐朱塾到婺州后,“事师如事父,凡事咨后行”。二十岁出头的葛洪,就被朱塾以事父之礼对待。

  淳熙九年(1182),朱熹担任浙东常平使,到浙东视察灾情。葛洪闻讯后当即前往拜访,陈述了地方百姓之困苦以及基层奸吏之恶行,“请令置义仓,如文公法”,请求在东阳设置义仓,救济贫困百姓。经朝廷批准后,东阳有了历史上第一座义仓。

  这可以算是葛洪讲学丽泽书院后,带给东阳父老的一项福祉吧!

  丽泽讲学的经历,让葛洪形成了教育情结,后来他到每一处为官都非常重视教育。嘉泰三年(1203)在昌国时他重修学宫,以“此人心所自有,惟申而明之尔”之意,取名“申义堂”,并请当地著名学者楼钥和杨简题写堂名、撰写堂记。在昌国3年间,葛洪亲访名儒,增加学宫的财政拨款,一有闲暇就到学宫视察。在他倡导下,宁波地区书院兴起,学风趋盛,科举考试“升学率”大幅度提升。嘉定七年(1214)葛洪出任盱眙军太守,又重建文庙、学宫。

  端平二年(1235),官居正一品的葛洪辞官回到东阳,定居城区里仁坊葛宅园。他在坊内开设义塾,延请名师教育后辈,亲自为义塾制定塾规,“一以丽泽斋规为准”。他自己也每日前往义塾教学,学生若有出色表现,他当即给予奖励。而他的心愿极为简单——如果将来发现人才,被朝廷所用,我也算是在乡野实现了报效国家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