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吕祖谦学说的忠诚捍卫者 2022年04月06日  

  南宋时期的学术界,流派林立,门户如云。但这样的局面并没有发展成“百家争鸣”,而是因争端纷攘沦落为“道学之禁”。葛洪却终身不涉旁学,不拜其他名师,维护吕氏家学“以广大为心,以践履为实”的学术特色,在利益攸关之际仍坚守师门。

  1184年,葛洪参加科举考试,正值道学之禁,考官问他是否涉及“伪学”,他坦然回答自己是吕祖谦的学生,“讲闻道德性命之说”,不敢违背师训以投时所好。为了捍卫吕祖谦的学术立场,哪怕是丢掉功名葛洪也在所不惜。所幸,葛洪的坚毅笃实打动了考官,得以进士题名。

  江西金溪县是心学大家陆九渊的故乡,葛洪曾任金溪县丞。他到任时,朱陆纷争处于高潮,葛洪到任后规劝双方门徒:“道一而已,何庸角立门户?”朱熹道学和陆九渊心学,其实都是一个理,何必各执门户之见呢?陆氏门人觉得不无道理,于是停止了纷争。然而金溪县主簿是朱门弟子,极为排斥陆氏心学。在陆九渊为乡民诉讼时,竟然不顾事实,以学派门户之见,在判决时诋毁陆九渊,葛洪大声呵斥,颇有乃师之风——吕祖谦生前曾主持“鹅湖之会”,调停朱陆之争;葛洪则着力化解朱陆门人的争议,正是恪守了恩师“兼容并蓄”的要旨。

  “宅心广大,而后能胜其任”,这是葛洪在《涉史随笔》中所提出的为臣之道,也是对吕祖谦学说“以广大为心”的另一种表述。葛洪认为,士人和臣子唯有宅心仁厚,心胸广大,兼容并蓄,即便是只有中等才能,只要使用得当,发挥优势,也就“与全才无异”。根据这一思想,他还为朝廷引荐了许多人才。

  难怪,吕祖谦视葛洪为能负起吕学传承重任者:“肩斯道者,端有葛生。”

  始终一节守刚肠,到底清香不负秋。终其一生,葛洪是个“直男”,不玩心机,不事权贵,“远谄躁进纯厚”。他意志坚定,对配偶、对师长、对百姓、对君主,都忠贞不贰,坦诚无欺。而他也是幸运的,在党禁阴云之下,仍能凭着才华横溢、处世端方、抱诚守真,获得君主的厚爱重视。他辞官返乡时,同僚前来送别,车子达数百辆。杜范目送他乘舟南下,禁不住泪眼婆娑,恨不能去职随他同行。在他于1237年以86岁高龄去世后,杜范更是涕泗横流,送去“执政名臣”匾额。朝廷商议葛洪的谥号,“以守礼执义曰端,荐可替否曰献,谥曰端献公”。

  端献公葛洪,却在生前自称为“蟠室老人”——以一小室容纳广大之心,则室虽小,亦为广居,可容天下。至今,南京图书馆把他的《蟠室老人文集》蝴蝶装宋刻本,视为镇馆之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