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场景下需要“勤洗手”? 疾控专家详细解读 2022年03月23日  

  □通讯员 张明标

  洗手行为作为一种个人基础保护措施,是预防传染病最简便有效的措施之一。日常工作生活当中,人的手不断地接触到被病毒、细菌污染的物品,如果不及时正确洗手,手上的病原体可以通过手和口、眼、鼻的黏膜接触进入到人体。脏手触摸物体表面一些细菌、病毒,又可能通过接触传染给他人。那么,哪些场景下需要“勤洗手”,该如何洗手?疾控专家为您详细解读。

  10个场景下注意勤洗手

  1.咳嗽或打喷嚏后;2.准备食物前、后;3.用餐前;4.抱孩子、喂孩子前;5.上厕所后;6.摘掉口罩后;7.外出归来后;8.接触过公共设施或物品,如电梯扶手、电梯按钮、快递物品等后;9.接触过动物后;10.接触过血液、泪液、鼻涕、痰液和唾液等后。

  七步洗手法

  第一步:掌心相对,手指并拢互相揉搓;第二步: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第三步:掌心相对,手指交叉指缝相互揉搓;第四步:弯曲手指关节在掌心旋转揉搓;第五步:大拇指在掌心旋转揉搓;第六步:五指并拢,指尖在掌心旋转揉搓;第七步:一手握住另一手的手腕,搓洗手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