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耀 通讯员 蔡倩 陈伟东
本报讯 日前,2021年教育部“基础教育精品课”评选结果公布,由巍山高中的周蕾瑛和市外国语小学的樊秋霖、王帅3位老师选送的3节课例,入选教育部“基础教育精品课”部级优课。
好课是“磨”出来的。周蕾瑛选送的高中思政课《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根据高一学生的特点,用电影《我和我的父辈》导入呈现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让学生从电影出发、从每代人的取名出发,探索贯穿于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各个时期的中国道路。
该课例从设计到语言组织,再到课件打磨和最后呈现,前后花了2个月的时间。“整个过程下来,每个环节都离不开市政治教研员付照阳老师的付出,以及巍山高中政治组和我市信息技术团队的帮助。”周蕾瑛感动地说,特别是在付照阳的鼓励和帮助下,她的教案、课件一遍遍地修改,甚至精准到每个字眼、每个动作,更经历了全部打翻重来的局面,最终呈现出了一堂近乎完美的高中思政课。
语文老师樊秋霖的《寒号鸟》从低年级学生的角度出发,将课堂变成了提供学生表演的舞台,把无声无息的文字变成一幕幕生动有趣的情景剧,促进了学生素养的提升。
在金华市教研员王春燕老师的领衔下,在市教研员吴江云、杜玲玲老师的组织下,樊秋霖对磨课的每个细节,甚至于课堂中的每一句话都斟酌再三,反复对比。市外国语小学校长卢雁红更是倾囊相助,从课堂设计到评价方式,从课堂引导语言到教姿教态,逐一把关、琢磨,只为《寒号鸟》精益求精。
音乐老师王帅的《大象》得到了市教研室许志芳老师的一路指导和外小团队的精心打磨。课中“大象”的动作该如何设计?课件怎样制作更精美?教师入镜该做哪些动作?出镜的着装如何能更加得体?音乐组的老师们出谋划策,纷纷提出建议。教案改了7稿,课件改了5稿,成品共录制了近10个小时,后期成品编辑时长超过72小时,一次次精心修改和打磨,最终让《大象》完美呈现。
据了解,“基础教育精品课”由教育部组织开展,该项活动在全国范围内推进,活动经各级选拔、评比推荐和专家在线评审等阶段,在总结“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经验基础上,促进各学科教师深入研究课程教材内容,融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凝练教学经验和方法,引导教师在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晒课,从而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