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巧颖
4日下午,省工艺美术大师杜菊芳手持刻刀,在厚度不超过2毫米的木板上专注地雕刻着……半小时后,她将刻刀放回工具盒里,俯身轻吹一口气,一朵形态逼真、细节生动的牵牛花便显露真容。
杜菊芳正在创作的,是以巍山镇大爽村为原型的薄浮雕作品《春深万人家》。作为我市木雕界首位省级女性大师,这些年,杜菊芳潜心钻研薄浮雕技艺,创作了《故乡情》《江南水乡》《厅堂之美》等立体生动、精美绝伦的薄浮雕作品,收获了诸多赞誉和奖项。
杜菊芳出生于1969年,是吴宁街道人。15岁那年,为了生计,杜菊芳进入工厂上班,学习最基础的木雕技艺。“那个年代,大多数木雕师傅都不愿意收徒,就怕来日被人抢了饭碗。没办法,我只能边工作边偷学,并在下班时间加强练习。”杜菊芳说。
20世纪90年代,杜菊芳南下广州,在红木家具企业专门从事修光。正是在这个时期,杜菊芳接触到了薄浮雕,虽然薄浮雕在红木家具雕刻中只起到点缀作用,但其文雅之美令她十分着迷。其间,杜菊芳还认识了现在的丈夫,他是东阳老乡,在广州从事喷漆工作。虽然两人所处的领域不同,但他们相互扶持,后来一起回老家创办了市金贺工艺品有限公司,丈夫负责生产经营,杜菊芳则继续沉浸在自己的雕刻世界中。
本世纪初,杜菊芳邂逅了潜心薄浮雕艺术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经彬,决心拜他为师。“一开始,徐大师并不想收我为徒,可能是觉得女性受家庭牵绊较多,不能全心全意投入雕刻事业。”杜菊芳没有气馁,一次次上门,终于打动了徐经彬,开始协助其创作大型薄浮雕作品《耕作图》。“有悟性、能静心、雕工好”,徐经彬如此评价杜菊芳,并欣然收她为徒,决意让她传承大型薄浮雕技艺。
2012年,杜菊芳开始独立创作薄浮雕作品。院落、山水、花鸟等现实生活中的景和物,在她小小刻刀的精准游走间,被搬到了木板上,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手工雕刻是在方寸之地挥刀如笔,需要刀到手到、眼到心到,更需要数十年如一日的刻苦练习。”杜菊芳表示,虽然女性天生存在力气小、魄力不足等劣势,但在雕刻过程中能时刻保持专注,把握好每一处细节。
2014年,在第五届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评审中,杜菊芳不负众望,成功获评省工艺美术大师。她的成功,鼓舞了顶起东阳木雕半边天的众多女性技师。“在东阳木雕界,女性从业者占一半左右,但她们往往身处幕后,真正站在台上发光发热的基本上都是男性。当年我鼓起勇气参加评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想告诉大家,只要用心钻研,女性也有机会成为行业翘楚。”杜菊芳说。
这些年,杜菊芳收了不少徒弟,但大部分都因为耐不住寂寞,陆续离开了。到现在,还有3名徒弟继续坚守在杜菊芳工作室里从事雕刻,其中两人是女性。“手工木雕讲究慢工出细活,耗时长,人辛苦,还不一定能赚到钱。因此学木雕一定要心怀热爱,坐得住冷板凳,下得了苦功夫。在这个基础上,还要刻苦钻研、精益求精、勇于创新,才能将这门技艺不断传承、发扬下去。”杜菊芳说,令人欣喜的是,在东阳木雕界,有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登上“舞台”,参评金华市工艺美术大师和省工艺美术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