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马洁如
日前,横店文荣医院接诊了一位8岁的小患者晨晨(化名),他因腹痛被家人送至医院,在做完B超,显示其得的是急性阑尾炎后,该院医生立即为其安排手术。但让医护人员大吃一惊的是,手术中竟发现晨晨的阑尾腔附近有一条白色的虫子。
时间倒回到7日,晨晨突然感觉肚子隐隐作痛,一开始还能忍受,几个小时后,腹痛逐渐加剧,甚至还出现了恶心、呕吐、发热的情况。家长遂赶紧将他带到横店文荣医院就诊。
入院当天,医生为他实施了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没想到,刚摘除阑尾,一条白色幼虫就出现在了大家的视野里。医生考虑,此次阑尾炎很有可能是蛲虫钻进去造成的。
蛲虫,学名叫“蠕形住肠线虫”,成虫细小,乳白色,外形像一条白线,3-6岁的孩子最容易被感染,发病率高达40%-70%。人类是蛲虫唯一的天然宿主,虫卵多经手从肛门至口进入而感染,可引起自身反复感染,儿童常因吃手指或咬指甲而反复感染。感染蛲虫病的孩子,最常见的症状是肛周瘙痒。且蛲虫是很不安分的小虫,总是到处乱跑,跑到哪儿就容易引起哪儿发炎,如阴道炎、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若跑到腹腔则可导致蛲虫性腹膜炎和肉芽肿,要是跑到阑尾里面就会引起蛲虫性阑尾炎。因此,当孩子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时,家长应对引起注意。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在夜间观察孩子是否挠屁股。
蛲虫病的治疗十分简单,有多种药物可供选择,具体可听从医生安排。预防蛲虫病,最重要的是切断传播途径。蛲虫病患者几乎有肛周瘙痒,并且会忍不住用手挠,从而引发感染。所以,关键是做好个人卫生,比如,饭前便后洗手、勤剪指甲、不咬手指、勤洗澡、勤换衣裤和被褥、定期进行家庭清洁。如有必要,可以对孩子的衣裤、毛巾进行煮沸消毒,并在太阳下暴晒。由于蛲虫容易在家庭成员中相互传染,因此孩子一人感染,全家人都应进行相应的消毒工作。作为家长,应当随时观察孩子动态,谨防虫子在孩子体内“安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