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三乡文化” 改造重焕生机 2022年01月08日  

  □记者 张庆

  “肃雍堂,国之瑰宝在东阳,保护研究勤修缮,文化丰富有内涵……”伴着悠悠道情声,有着600年历史的卢宅古建筑群将迈入一个新年头。

  “北有故宫,南有卢宅”,素有“民间故宫”之称的卢宅古建筑群是一组大型的明清住宅建筑群,其主要建筑肃雍堂轴线,前后九进,纵深达320米。它以理想的环境风貌,庞大的建筑组群,精湛的装饰技艺,富含着民族传统文化和源远流长的地域色彩,被国内外专家称之为“具有国际水平的东方住宅”,是我国明清建筑艺术中的珍贵遗产,于1988年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营造技艺也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为国务院公布的首批民居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卢宅还有着近500亩的主体历史建筑留存,其中包含以肃雍堂为代表的41处厅堂。它不仅见证了一个明清士大夫家族的荣辱兴衰,更是一部活生生的江南大村落数百年的发展史。

  2003年6月11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来到我市卢宅肃雍堂,深入视察了这座拥有数百年历史的古建筑群。当时,因为种种原因,卢宅基础设施相较于城区城市化发展已严重滞后,历史建筑现状堪忧,区域居住条件呈恶化趋势。习近平说,肃雍堂是东阳的一大瑰宝,要进一步加强对肃雍堂的研究、挖掘、保护和修缮工作,不断丰富其文化内涵。

  “卢宅作为我市建筑、教育、工艺美术文化的一大载体,只有把古建筑保护利用好,让它们以其原有的面貌长久地保存下去,才能做好文化的传承。”我市文保所负责人吴新雷说,这些年来,卢宅历史文化保护工作者牢记习近平当年的谆谆嘱托,深耕卢宅古建筑群,做好文物保护与利用。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市就对卢宅分期实施保护利用,恢复了三大纵轴建筑组群与卢宅老街等附属建筑。之后,市文化部门按照习近平的指示,对卢宅实施了新一轮保护利用。根据国家文物局、省人民政府批准的《浙江省东阳卢宅文物保护规划》和市人民政府批准的《浙江省东阳市卢宅修建性详细规划》,卢宅保护利用项目总占地29.84公顷,分为重点保护区、一般保护区、建筑控制地带和风貌协调区。按照“总体规划、分期实施”原则,2012年9月,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关于卢宅保护利用项目一期房屋征收的决定》,启动卢宅保护利用项目一期工程,其中项目一期征收总占地8.33公顷,涉及被征收户370户,拆除建筑面积12.01万平方米。

  习近平的嘱托,也深深根植于卢宅后人心中。“保护好卢宅,不只是保护其建筑,更要挖掘其文化内涵,这样卢宅文化才能生生不息。”卢宅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雅溪卢氏第29世孙卢启源说,习总书记高瞻远瞩,抓住了卢宅保护的根与魂。

  为深入挖掘卢宅历史文化,2006年,卢启源牵头组织并成立了市卢宅历史文化研究会,以“研究卢宅历史、挖掘文化内涵、保护历史遗产、传承中华文明”为立会宗旨开展研究工作。2011年初,研究会通过组织发动,数十位卢宅贤达捐资数百万元,以动息不动本的方式设立了永久性的“卢宅文化建设基金”,用于奖励那些保护卢宅历史文化、用心传承卢宅家风族风的雅溪卢氏后人。

  卢宅的保护,其最终目的不仅是延续其历史风貌,而是通过保护,让其更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从而得到可持续的发展。近年来,我市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做好开发利用,助推卢宅古建群迎来新生机。

  2014年,我市提出将非遗馆与卢宅保护利用项目结合,以改造提升为主要方式打造活态非遗街区的思路。2018年,市文旅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与上海复星爱必侬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正式签约,推动集非遗传承传播、教育交流、创意研发等功能的卢宅向融“文”“商”“旅”为一体的旅游目的地发展。如今,卢宅保护利用项目一期已涵盖本地非遗美食、名土特产品、文化休闲、文创衍生品等多类型业态,提供汇集食、住、游、娱、购为一体的“东阳特色”度假旅游生活方式,成为我市旅游新地标。

  “下一步,我们将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结合当下市场需求,创新融合形式,以卢宅景区创建国家4A级景区为契机,硬件和软件同步推进,从基础设施改造和管理服务能力提升着手,助推卢宅文化旅游产业再提升。”市文旅集团党总支书记、总经理陆卡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