屡毁屡建,跨越约千年 2021年07月21日  

  东江桥的始建具体年份不可考,只知宋代之前,这里曾有浮桥;南宋庆元三年(1197),义乌知县薛扬祖始用石料建桥,名“薛公桥”。

  这座桥命运多舛,清代嘉庆《义乌县志》载:“江之水,发源东阳山中,至是则众流会合,其势滋大。西去二百五十里,乃折而东入钱塘趋海。每岁春夏水涨,则泛滥暴悍,不容篙橹;乃秋冬水落,则渊潭无底,又不可厉揭。”惊险的地势使得这里多激流,但因这里江面较窄,河床平整,是建桥的上佳区位。义乌旧时传说,出嫁的女儿站在此岸,能望见彼岸娘家的田地屋宇。

  如此一来,桥梁屡屡被毁。然而,作为东阳江上重要的交通枢纽,东江桥几乎一日不可或缺。“适当孔道,远近往来于此,旦暮络绎,此桥所以不可一日不作也”。近千年来,东江桥有史料记载的修建行为就达30多次,16位邑侯为其募捐,当地乡绅捐建记录更是不计其数。桥名也几经更迭,先后被命名为兴济桥、广济桥、永济桥、望春桥。

  这座桥还融入了东阳人的善举,巍山赵氏、雅溪卢氏就屡次为修建东江桥而捐金输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