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水军兴农庄专攻白枇杷种植 近四旬深耕种出“浙江好枇杷” 2025年06月05日  

  □记者 王倩玫

  本报讯 近日,在杭州临平区举行的2025长三角枇杷高质量发展交流会上,画水镇军兴农庄选送的“软条白沙”枇杷从85个参选样品中脱颖而出,荣获“2025浙江好枇杷”银奖。这场吸引了三省一市23个地方30个县市区63家主体参与的评选中,专家组通过双盲评审方式,对果实外观、内质及包装进行严苛比对,最终军兴农庄的白枇杷以“甜度如蜂蜜、入口即化”的品质斩获银奖,为我市特色农产品再添一块“金字招牌”。

  荣誉的背后,是农庄主朱军兴39年与枇杷树相伴的坚守。20世纪80年代,他从福建引进近百株红枇杷苗,首次进城售卖时,意外发现混在其中的几株白枇杷竟能卖出每斤5元的价格,远超红枇杷每斤2元的售价。“果肉特别嫩,咬到口里就化了,甜度像蜂蜜一样,清爽不腻。”老朱回忆起初次尝到白枇杷的滋味,仍难掩兴奋。尝到甜头的他开始琢磨嫁接技术,将最初的几株苗逐步扩种,在画水镇莪溪村后宅自然村打造出近百亩白枇杷基地,成为我市种植规模最大的白枇杷基地之一,并注册“白玉王”商标,通过省级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然而,白枇杷的种植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这东西太娇气,雨水多了会裂,太阳晒多了会干,高温采摘时还容易变质。”朱军兴坦言,早期因产量低、管理难度大,白枇杷几乎无人问津。为破解“靠天吃饭”的困局,他花了数十年摸索出一套独家管理法,每年3次施用有机肥,开花期采用特殊养护技术。这套经验让农庄在某一年开花结果期遭遇冻害、产量仅为正常年份一半的情况下,仍保持一定收成。“别人没果的时候,我家还能有‘一般般’的产量,靠的就是这些年攒下的经验。”

  种植枇杷的道路上,离不开政府部门的帮助。2022年的梅雨季,朱军兴一度陷入困境,连续阴雨导致自驾采摘游客锐减,皮薄肉细的白枇杷面临开裂腐烂的风险。正当他忧心忡忡时,市农业农村局伸出了援手。该局联合市农民合作组织联合会、东白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设立助销点,通过机关食堂带货、直播销售等方式助力枇杷销售,帮助朱军兴渡过了难关。

  凭借“蜂蜜般的甜”,军兴白枇杷近年在东阳及周边地区名气渐长。每到采摘季,客户电话预订不断,一次订购数十箱成常态。在儿子的帮助下,朱军兴还开通顺丰快递渠道,微信接单、当天发货的模式让枇杷远销上海、北京、黑龙江甚至海南。“有次一位海南客户下单,我都惊讶这么远还能寄到。”朱军兴笑着说,最忙的时候单日销售额突破万元。

  今年农庄白枇杷产销情况同样喜人,5月10日首批白枇杷成熟后,预订量持续走高,不到20天时间,95%的产量已通过线下采摘、助销点及电商渠道售罄。朱军兴说,今年根据枇杷果的大小和品质分三类售卖,价格定在每斤30元、20元和10元,比去年便宜一些,目前已售罄。